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理性看待“周立波事件”

(2017-01-23 11:55:36)
标签:

理性

粉丝

作秀

批评

周立波

分类: 随笔杂文

请理性看待“周立波事件”

http://wx2/large/48c3ab9fgy1fc0f8ot48jj20cg080jrn.jpg

(公众人物,尤其是知名公众人物的文化素养亟待提升)

       这两天有关周立波在美国被捕又保释的事件成为公众热门话题。是公众人物当然受到如此高关注度,情理之中。无论是美闻还是丑闻。“美闻”给公众以振奋,“丑闻”给公众痛惜之余,则必须理清。正因为此,我觉得有必要继前日发了一篇《周立波涉毒、被捕、保释给我们什么警示?》之后,今天再写一点文字。

       之所以用这个标题,是因为从各媒体报道之后网友的评论看,尽管有“立波有难,八方点赞”之声,表达对周立波被捕事件持认同,甚至是支持立场,认为是他过去一贯做派的必然结果;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墙倒众人推”,还有一些模糊看法,比如有人认为他曾经做过慈善,捐助过贫困孩子,敢说真话等等。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与周立波没有个人恩怨,只是就事件背后所折射的问题,谈谈想法。之前,也就是这个事件之前,我看过他一些“脱口秀”节目,但不以为然。凭心而论,从节目中我看不出他的知识与文化含量,充其量是一些噱头与闹剧,或者是作“秀”,有的甚至与街头巷尾低俗的杂耍无异。

http://wx1/large/48c3ab9fgy1fc0f9cvnz6j20cg07c3yx.jpg

(作为观众,我看不到这类节目对公众的文化修养、思想启迪有多大益处)

       举两个例子。一是有一位姑娘问到周立波,自己不自信,应该如何克服这个缺点?他的回答是,你现在看着我的眼睛说话,你就自信了。因为你在提问时,一直不敢看我的眼睛,所以你不自信。然后引起现场一片笑声。二是有个年轻观众向他提问钱、情、性的问题时,他的回答不伦不类,直到节目结束前,才浮浅地说出这三者都是动物本能,如果一个社会只有这些就是动物社会。

       我一直认为,作为演员艺人,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公众人物,应该是具有文化内涵,其中包括比较广泛的文史哲知识的人物。然而,从周立波身上我看不到这一点。仅就第一个例子而言,它属于心理学范畴,那么至少这位知名的公众人物应该从心理学角度给予解答,即便以幽默风趣的方式,也应该涉及这方面知识。但是没有。我看到的只有浅薄与轻浮。如此等等。这对观众,特别是那些在心理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误导甚至是一种伤害。

       这是我对周立波作为一个知名的公众人物的初步评价与认识。由于上述观点,我给他的评分一直不高。或者也应了“有因就有果”的自然规律,也就是说,因为其上述的“浅薄”与“轻浮”这个“因”,便隐藏着他一些为公众所不了解也不能示人的“果”,比如吸毒,以及家庭暴力等等劣迹。

http://wx1/large/48c3ab9fgy1fc0f9x3brlj20cg09cgm8.jpg

(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首先需要理解“法不容情”)

       有网友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吸毒嘛!不就是家暴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透过这些声音,我看到了一个令人揪心的事实,那就是一些朋友因多次观看周立波的节目,觉得合自己口味,通过他宣泄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轻松愉快,从感情上认可他,成为他的“粉丝”,便也就模糊了是与非界限。也就是说,难以理性、冷静。客观地说,无论周立波出于何种动机与目的进行慈善捐助,我们都要明确区分功过是非,懂得“法不容情”的道理,才能体现法律的公正。

       总之,既然你选择做公众人物,无论是娱乐圈,还是作家、艺术家或其他名人,你的一言一行都须想到对公众的影响。在公众心目中,你是他们的偶像,他们崇拜你,甚至模仿你,因此你无论如何都要加强自身修养,首先是遵纪守法,这是起码的底线,如此才能给公众起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也才能从源头上净化社会风气。

2017/1/23

【图片来自网络。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阅读:http://www.toutiao.com/i6378633574471434753/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FWE9C2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