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给我带来的忧思
http://ww3/large/48c3ab9fgw1fbshfncd56j20cg08jwf5.jpg
(既然冠名“年度影响力”,就不可小觑对年轻人阅读导向的“影响”)
据报道,本月十二日,当当网“2016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揭晓,莫言、余华得票远远低于“鸡汤作家”刘同。据称,评选结果一出,立刻引来读者哗然,令不少人心酸,认为图书市场正被“颜值”侵蚀;有读者疾呼,这些“垃圾文学”正在不断固化时下年轻人的阅读审美,并对出版业造成摧残。
“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活动已经举办了十年,从此次报道中可见其影响相当广泛深远。具体程序不得而知,但是从评选活动情况看,完全市场化毋庸置疑,即完全由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投票评选。共有“青年作家榜”“正能量作家榜”“文化贡献榜”“网络文学榜”等十六个榜单。
我是一直主张作家要有社会担当的。然而此次当当网“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活动倒提醒了我:光有作家的社会担当不够,还需要出版机构、媒体以及社会各方的担当。因为当一个作家按照文学规律辛苦创作出严肃文学作品之后,如果出版机构以市场不好销售为理由而不出版,或者出版之后媒体不推广,读者了了,“作家的社会担当”也是空话。
http://ww3/large/48c3ab9fgw1fbshgxn27hj20cg082q3c.jpg
(作家要有“社会担当”,出版机构、媒体同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反,在大多数年轻人的辨别能力尚处于形成过程,需要引导的情况下,一些出版机构却仅从市场角度考虑,为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以实现赢利为目的,把很多“鸡汤作品”列入“本版计划”并推向市场,由媒体的联手大力推广,再加上这些作品直白易懂,比读严肃文学作品少费神,年轻人趋之若鹜当是必然。
针对上述情况,有文学评论家认为:“不必太当真,榜单中的‘文学’跟字典中的‘文学’没有关系”;也有人说,再过几年这些作品自会销声匿迹;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九零后、零零后通过阅读这类作品,会逐步走上阅读严肃文学的轨道,等等。
这些观点令我不安。今天的年轻一代大概可以划定在三十岁,或放宽到三十五岁以下,他们的阅读习惯应该是十年前开始形成。也就是说,如果按当当网目前的“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方式的话,十年前开始的这项活动,就已经对当年的年轻人产生了影响,以至于今日其阅读审美和习惯被“固化”。那么就可见如今的青少年再过十年将会怎样?
http://ww2/large/48c3ab9fgw1fbshhhxtvsj20cg07sq43.jpg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再据钱穆先生观点,国民“重理轻文”教育正是今天的写照)
人文思想及品格形成是一个漫长过程,管仲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中的“树”就是一种引导。如果把阅读认为是随读者兴趣,跟着市场感觉走,没有导向,其实就是一种“迎合”与“迁就”。钱穆先生曾在《文化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年轻人偏重理工知识而忽视人文素质提高,正是因为“迁就教育”的毒害。
如今的“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以及其它类似带有商业性质的“作品”“中国作家富豪榜”等评选活动,不仅会对年轻人的阅读兴趣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同时也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比如说,为什么全民阅读需要通过行政手段,而不是全民的自觉行动?即便是阅读,大多数人并非选择严肃文学作品,而是实用的或是鸡汤类作品?尽管不能把责任完全归咎于某个机构或活动,但至少是原因之一。
我们常听说严肃文学作品和传统作家被“边缘化”是因为作家如何如何。却很少有人提出“为什么?”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除了一些作家缺乏“社会担当”意识外,与某些出版机构、媒体的“迎合”与“迁就”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正如影视“抗日神剧”最终会被观众唾弃一样,也必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谴责和抵制。
2017/1/16
【图片来自网络。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阅读:http://www.toutiao.com/i637608363453684172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