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只为张艺谋的大气

标签:
张艺谋艺术《长城》《我的父亲母亲》创新 |
分类: 随笔杂文 |
点赞,只为张艺谋的大气
(艺术的本质是不断创新创造,不断超越自我)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是创新创造,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创造。否则就不叫艺术,而叫“行货”。在深圳有个油画村。为了探访究竟,我曾在那里呆过两天。结果发现的确如我画家朋友所言,那里批量生产油画“行货”。他本打算来这里创作卖画,结果却卖不过那些“批量生产”的“行货”。因为价格悬殊太大。
当然我并非贬低“行货”,只是想说明艺术的本质。最近两天,就张艺谋执导的《长城》在全国上映的事,我写了两篇文字,一是感慨于他把中国传统的东方文化元素融入于这部大制作;二是就所谓影评人“诅咒”“张艺谋已死”发表一点看法。结果由后者引来“喷子”的臭口水。一是说那是我的“遗作”,二是说“张艺谋是你爹啊!”
对于“喷子”的态度,我在(《长城》,是金子就不怕火炼)文字里有所表达,这里不妨重复一次:“不存恨意,只有悲悯。”可怜他们在亵渎艺术浪费生命!我所以反对“诅咒”,是因为作为影评人(尽管他后续自圆其说),该懂得影评的常识及其规律,即对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做客观分析与评说,而不是说“XXX已死”再点三根蜡烛。否则,全国会有多少“影评人”?只要脸皮厚、敢撕!
(只有以开放心态、阔大胸怀追求艺术,才能使之臻于完美)
打住。我这里想说,我对张艺谋的点赞,是因为他的大气。为什么这么说?请看他所执导的一系列电影作品,无论是早期的《红高粱》还是《秋菊打官司》,再到《一个都不能少》以及《我的父亲母亲》,还有后来的《英雄》等等,每一部电影都是一种新尝试、新探索,是不断创新创造。也就是说,一直没有离开艺术的本质。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每执导一部或多部电影之后,总要推出一两位新人,并使其在电影艺术上不断走向成熟,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他没有搞小圈子,不局限于某个地域、某个类型剧本创作,而是以开放心态、阔大胸怀追求电影艺术臻于完美。尤其是《长城》,更是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
从四天来的上映效果看,《长城》已获得了众多观影者的喜爱和好评,也证实了我在上篇文字标题所表达的意思:是金子,就不怕火炼!相反,那些结成小圈子(文学界也不乏其例)、固守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艺术“范儿”,只会慢慢地被大众淘汰。因为大众和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
(制作商业大片我们刚起步,需要客观影评与热情呵护)
商业片与文艺片不同之处,在于它追求的是市场商业价值。什么是市场商业价值?就是供大众娱乐、消遣的同时,获得足够的感观享受,从而实现商业最大化。至于思想是否深刻,可能与文艺片比较起来有差距,正如好莱坞商业大片都有其“套路”一样。因此,对此类商业电影过于苛求,是不现实的。
然而,尽管我对张艺谋导演持点赞与肯定的态度,但是我仍然要说,仅仅学习好莱坞,或者把东方文化元素融入好莱坞还不够。正如中国无论是制造产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如果能做到“Number One”,也即我们是产品的第一研制者,而不是学别人的,才是真正具有了创新力和创造力。
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一味地排斥西方文化,而是要了解和承认其精神。比如说西方人能从中国发明的火药中研制出枪炮。那么我们是否需要反思,他们这种创新创造的原动力何在?我想,无论是工业创新还是文化创新,都需要张艺谋式的“大气”,需要东方文化中的“包容”精神。如此,我们才能解决好创新创造的原动力问题,也才能逐步培养创新力和创造力。
2016/12/20
【图片来自网络。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