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普鲁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标签:
安妮·普鲁断臂山奈保尔李安电影 |
分类: 随笔杂文 |
安妮·普鲁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http://s5/mw690/001kChqvzy758eh3w0Y74&690
安妮·普鲁,当代美国文坛令人瞩目的女作家。1935年出生于康涅狄格州。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陆续创作了《心灵之歌及其他》《明信片》《手风琴罪案》《近距离:怀俄明故事》和《老谋深算》等作品。三十年多来,获得了美国几乎所有重要文学奖,如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福克纳奖等。
如此介绍你还不知道安妮·普鲁何许人也,那么,台湾著名导演李安根据其小说《断背山》改编拍摄的电影《断背山》,你一定不陌生。据称,该片上映伊始,即感动亿万观众,并横扫各大电影奖项,在奥斯卡中更是揽获八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配乐三项大奖。
不久前,王安忆在谈创作时,说起安妮·普鲁从五十多岁开始的写作经历。强调她写了几个短篇小说就出名在中国不可想象。而对她从五十多岁开始创作仅一笔带过。因此我要说,安妮·普鲁从五十多岁开始创作,并保持旺盛的创作激情,奉献出高质量的作品,在中国更不可想象,也更值得称道。
在中国,数以万计的在册作家或无数不在册的作家中,其实不乏精力旺盛、才华横溢、激情四射的人,如果从年龄周期看,以安妮·普鲁为参照,理应出产更多佳作,尤其是成名于八十年代的作家们。因为他们现在应该是安妮·普鲁刚刚起步文学创作的年龄。
http://s14/mw690/001kChqvzy758ehUusJ7d&690
在人的生命旅程中,中国人往往看重数量(即是否高寿)而忽略生命质量(即活得是否有价值有意义),因此在年轻时多会奋力拼搏,为着早日成名成功,然后到中年老年,享受成果、安度晚年。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不少年轻时有过一星半点的成功者们,因为年轻时太过“拼”,往往刚届中年便现暮年之气,喟叹年华已逝,“老之将至”,仿佛真的垂垂老矣,然后昏花老眼地寄望于这“后”那“后”,痛呼“成名趁早”,似乎自己从此可以卸去人生重担,社会责任应该交给晚生后辈了。而那些在年轻时没有成名成功的人,多半可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了此一生。更有甚者如俗话说的“混吃等死”。他们不再思考生命的旅程只进行到一半,前路是否还有愉悦与充实?是否还有另一番人生景致?只要生命之电再充一充,又完全可以进入下一个不一样的人生阶段。
前不久读到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人问王石:你最尊敬的企业家是谁?王石稍做沉吟说出一个人的名字。这个名字不是巴菲特、比尔·盖茨、李嘉诚,也不是地产界大鳄,而是一个跌倒且跌得很惨的老人。他就是曾经英雄的红塔集团前掌门人褚时健。七十一岁时因贪污被判无期徒刑,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这对于老人来说,不啻一生中大波折。服刑三年后,禇因为糖尿病保外就医,活动仅限老家一带。按世俗眼光,他能颐养天年已是万幸。王石得知他保外就医后,专程去探访他。得知他居然承包了二千多亩山地种橙子。橙子挂果要六年,他那时已经七十五岁。可以想象,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戴着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谈论橙子挂果是一种什么情景!……
http://s9/mw690/001kChqvzy758eizgc8f8&690
你可能会想,如果在他那个年纪你会怎样?而且还遭受过那么大的挫折!也许你会说这只是个例,十四亿人能有几个褚时健?是的,当你这么说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承认自己是懦夫了,在人生竞技场上你已经失败。
现在让我们还是回到安妮·普鲁的话题。如果她五十多岁开始文学创作时就想,都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人生还有多少年的奔跶?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为什么要搞文学创作?莫不如遛鸟、听歌、带孩子、跳广场舞,那是多么多么开心的事啊。……当然,如果她那样想的话她就不是美国人了,她就不是安妮·普鲁,就不可能有她后来三十几年的人生体验和快乐,更不可能有那些辉煌成就。
2001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奈保尔说,文学不像音乐,它不是为年轻人所创作的。因此在我看来,从事文学写作,除了必要的学养准备之外 ,人生的丰富经历更是必修课,只有如此你才能有所积淀有所感悟,才能写出有成色的作品。而安妮·普鲁之所以五十多岁开始文学创作,并创作出大量精品佳作,大概正因为她几十年里一直都为文学做着准备,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写于2014.9.16.改于201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