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莽岭—锡崖沟挂壁公路(二)

(2015-08-28 15:42:17)
标签:

旅游

公路

锡崖沟

王莽岭

郭亮

分类: 游记随拍
              2 世外桃源—锡崖沟
 

    王莽岭的山脚下,座落着美丽的锡崖沟,因传说仙人道士曾在这里冶锡炼丹,又因其处于四山夹隙之地而得名。因地形险要,无行路之便,沟人多自给自足,自生自灭,“偶有壮侠之士舍命出入”。
 
    我们乘景区小巴沿着锡崖沟挂壁公路一路下行来到了这个世外桃源。
 
俯瞰锡崖沟(此片摘自网络)                   
 
 
 
       在锡崖沟的大山谷中,从北到南分布着17个自然村,散落着200余户人家。沟内阡陌纵横,气候凉爽,鸡犬相闻,民风淳朴。清一色红石板垒成的屋子、篱笆墙、水辘辘、石碾子,诗一般的田园风光,清新宜人。壮美的山川与优美的历史传说,使人流连忘返。
 
 
 
 
 
    更令我震撼的是这里的地质地貌。锡崖沟本身是一个大峡谷。其周围山峰高度都在600米以上,峡谷只有300—500米宽。而锡崖沟村也有一条大峡谷,由北向南伸展,鬼斧神工将大地劈裂开来,如天坑地缝,深处可达200多米,宽仅十几米甚至几米,成为“谷中谷”。峡谷两侧都是红色绝壁,犬牙交错,有的石头像五花肉,层次分明。时有溪水从山上跌落,更显空谷深幽。峡谷如一条苍凉的时空隧道,无尽延伸,把游人带到数十亿年前。走在峡谷的中间地带,感受着地质学上称为“障谷”的含义,体验着“谷中谷”的乐趣。此时才意识到为何王莽岭景区取名为地质公园,起码我在这里知道了“石库天书”、“障谷”、“天坑”、“谷中谷”等生疏的地质地貌。
    
 
体验“谷中谷”的乐趣

http://s1/mw690/001kCgyLgy6UTn6TDawb0&690

 

感受“障谷 ”地貌之奇特

http://s10/mw690/001kCgyLgy6UTmHIHXz69&690

 

像不像五花肉? 

http://s12/mw690/001kCgyLgy6UTmH0ANt3b&690

 

游人在红岩峡谷中流连

http://s11/mw690/001kCgyLgy6UTnlJIRI7a&690

 

http://s15/mw690/001kCgyLgy6UTmBcFuS0e&690

 

大瀑布宽30米,落差100余米,与亭台楼榭、大峡谷、奇峰一起,形成王莽岭景区独有的山水景观

http://s14/mw690/001kCgyLgy6UTnbC7XTfd&690

 

http://s14/mw690/001kCgyLgy6UTmBhEkd4d&690 

别样的小桥流水

http://s5/mw690/001kCgyLgy6UTmBW2RS94&690 

      从障谷的底部走到峡谷的山峰顶部,将近1000米,可以看到4个不同地质年代形成的地质遗迹,又称“四世同堂”。由下到上依次如下:

第一层是25亿年前由岩浆喷发流动形成的片麻岩,

第二层是18亿年前由海洋沙滩演变而来的硅化角砾岩带,

第三层是6亿年前由海底软泥形成的寒武系镘头页岩,

第四层是73万年到240万年间由山洪冲积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离我们最久远的石头有25亿年,最近的也有73万年了!

 

罕见的“四世同堂”

 

游客脚下是第二层,形成于18亿年前
http://s8/mw690/001kCgyLty6UYbIMcCP77&690

 
 
 
                           3  世界奇观—挂壁公路   
 
 

 锡崖沟村的祖先是古代战乱和灾荒年代逃进山里来的。这里,四山阻隔,上山、下山全是悬崖绝壁。千百年来,他们过着自生自灭的原始人一样的生活,在沟里开荒、种地、植树、放牧、砍柴,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解放后,他们也向往新生活,但闭塞的生存环境,让他们无法摆脱困境。

  沟里的水果眼看着烂掉,采来的药材只能当柴烧,成群的猪羊赶不出去。。。对外交通只能仰望如削绝壁上一条不能称之为路的路--"蚂蚁梯",在陡峭的羊肠小径艰难上下。半个世纪以来,有乡民背煤油下山,摔下悬崖,乡民生病因为得不到救治而丧生,甚至发生过新娘摔死在迎娶途中喜事办成丧事的悲剧。锡崖沟人被激怒了,全村800多人凭着最原始的刀砍锤凿和土法爆破,整整三代锡崖沟人从1962年到1991年积30年的时间、激情和鲜血在绝壁天险中修成了一条挂壁公路。

 

锡崖沟人开创了中国乡村筑路史上的奇迹,这个千百年来默默无闻的山西小村,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为人们所钦佩和景仰。
 
 
 锡崖沟精神是一种渴望冲破封闭、向往开放的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水滴石穿的精神,是一种"愚公移山"精
 
 
        据说当年开凿隧道时,施工人员从崖顶吊下,先炸开天窗,然后分段双向同时凿进,这些天窗,同时起到倾泄碎石与采光的作用。
 
约每隔10米就有一个天窗
 
 
        公路山洞都开凿得狭窄、低矮,粗糙,大车开不进,都只能走小车。挂壁公路上的窗户也是开得犬牙交错、高低不平的,有些窗户连底下护栏也没有,站在窗下,跨一步就是绝壁。现在挂壁公路除去旅游(进沟)和村民农用,已不通其他车辆,我们返回王莽岭时改走的是新开辟的隧道。有许多游客是从王莽岭徒步走到锡崖沟的,因是一路下坡,并不感觉累,返回时再乘坐景区小巴。这样可以拍到更精美的照片。2003年,在政府支持下,这条砂石路铺上了水泥。
 
 
   
 
        600米的落差,公路不能盘山而上,只能在整座山腹部一侧盘旋,也就是从山顶进入,出口是在山底,为降低高度,车辆得在此山洞隧道里呈“之”字旋盘三圈,才能旋到山下,然后再转入另外的山里。  站在山的外面看不到盘旋在山腹中挂壁公路,只能看到大山上下三排窗户。那挂壁公路在山壁上曲折三层,为字攀上山顶。
 
 
你明白大山上一条公路为何有三层窗户了吗? 
 
 
    挂壁公路是世界上仅有的绝壁盘山公路景观,被国外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我国共有7条这样古朴和原生态的挂壁公路,它全部集中在太行山区。大多数人知晓位于河南的郭亮挂壁公路,然而锡崖沟挂壁公路是七条公路中无论在时间、长度(7.5公里)、落差(600米)、难度、坡度(有达40度)、人力投入上,都远远超过河南郭亮挂壁公路,堪称国内挂壁公路的鼻祖,但在外名声却没有郭亮的响。路遇从郭亮过来的上海驴友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司机笑言,山西人不会炒作。那我就在这里做宣传了。
    王莽岭不仅美景令人陶醉流连,锡崖沟挂壁公路,如同一尊表现人类力量和意志的雕塑,让人心怀敬意。
 


    附: 7条挂壁公路修建在从河南的华北平原上升到山西高原的断层峭壁上。分别是:
 
锡崖沟(山西陵川县)挂壁公路
郭亮(河南辉县)挂壁公路
陈家园(山西陵川县)挂壁公路
穽底(山西平顺县)挂壁公路
回龙(河南辉县)挂壁公路
昆山(山西陵川县)挂壁公路
虹梯关(山西平顺县)挂壁公路
 
    其中锡崖沟、郭亮、昆山三条挂壁公路现今已连通,从郭亮到王莽岭再无需翻山。
 
    另:关于锡崖沟的挂壁公路,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描述,十分感人,特摘录如下:
 

     锡崖沟四面环山,从古便没有路。
    没有路,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自生自灭。
    没有路,讲给大家一串浸透血泪的故事:
    一年腊月,“壮侠之士”郎万林爬出山,看到沟外人天黑了屋里还明晃晃的,他用捆野党参换了15公斤煤油,想让沟里人也过个明晃晃的年。背回到半山腰,拐弯处一脚没踩稳,摔下了深渊
    光棍儿李守义,好不容易从隔山的河南了一个媳妇,姑娘想上门来看一看,一不小心掉下了深山,村里的光棍们哭红了眼;
    一个老人把“六六粉”当成了榆皮面,众乡亲抬着赶到了卫生院老人家已闭上了眼;21岁的董秋安,活泼泼的好后生,有一天突然肚子疼,七手八脚刚抬上岭,他就告别了可爱的世界。......
    1962年秋,陵川县委书记骑马两天前往锡崖沟,在山顶盘旋了半天,无处可下山,他百感交集,用绳子吊给锡崖沟3000元钱,牛皮纸包上用毛笔写了两个大字:修路!!!
    锡崖沟人走出大山的筑路史从此开始,历经30年,一曲悲壮的歌,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唱响的歌。
    副支书杨文亮首当其冲,带领突击队,身系大绳,吊在空中干了半年,修成了一条肩挑驴驮能行走的“驴道”,村里把式赶着27头猪从“ 驴道”上山,走了一里路便摔死了13头。
    1976年、1979年锡崖沟人又两次向大山宣战,都失败了,他们自嘲修的是“狼道”、“羊窑”。他们近乎绝望了。
    大山压得锡崖沟人喘不过气来,但他们不愧为当代愚公,不低头,腰更直。
    1982年,百折不挠的锡崖沟人擦干泪,再次擂响了劈山筑路的战鼓。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都来,他们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筑路到了紧要关头,以赵全纽、林小宝等党员干部组成的敢死队,高喊着“不见阎王不撒手,见了阎王抬起头”冲在最前面。
    就在这一批人心血即将耗尽时,当了3年兵的宋子龙回来了,“接班、修路”!一句话,大伙推举他当了村支书。
    他带着一茬年轻人卷起铺盖,带上锅碗,索性住在山上,直攻最险的老虎嘴。
    “洞不通、不下山”,壮怀激烈的日日夜夜,每个人伤痕累累,但没有退缩。
    山洞一寸一寸延伸,期盼的日子一天天邻近。1990年农历11月初3,60多岁的老支书董怀跃推开身后的人排除哑炮,谁料想一声巨响,这位锡崖人目中最权威的老支书倒在了血泊中,力图前去拉他的宋双宝也被恶石吞没。
    1991年6月10日祖辈辈锡崖人翘首渴盼的时刻。
    823口人一大早就堵在出山的洞口,静静地望着黑乎乎的山洞深处。
    而山那端的董春安,从未象今天这样感到神圣和悲壮。这位生于锡崖沟的司机发誓要第一个开车通过挂壁路,哪怕粉身碎骨。
    8时整,他噙着泪水启动了那辆解放牌车。第一隧道过了,他点响早已烤了三天的鞭炮。第二隧道也过了,一个隧道,一段边赈路,“来了,汽车来了”!全村人在欢呼,通了,修了30年的路通了!从没有见过汽车的锡崖人顿时愣住了。那一刻,死一般的无声,突然“哇”的一声,全村老少竟抱地一起失声痛哭…
     一条路,一条挂在悬崖峭壁上的路,一条30年几代人用手指抠出的路,它是用生命和鲜血筑就的路。
 
 
                      ( 完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