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良镛获奖欠缺权威性

(2012-02-18 21:06:16)
标签:

房产

    只有伟大城市的存在,才会有伟大的规划者和建设者的可能性。城市是人的作品,平庸的城市,混乱的城市,怎么可能有城市英雄的存在?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这个道理在中国,似乎已经被颠覆。原因可能是我们我们有个人好恶的标准,却丧失基本的好坏标准。

    吴良镛作为一个人是没有必要评论的,而且可能极受尊敬。吴良镛作为清华大学的教授也是没有必要评论的,这是他的职业选择。但吴良镛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教授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那就需要三思了,我们对此应该问个为什么。

    宣传吴良镛的报道中这样写道,建筑界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凡是到过北京的人,都曾亲身品读过吴良镛。”吴良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开始对北京区域规划建设进行研究;90年代中后期又对北京城市建设规划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2002年受北京市政府委托,他把对北京区域规划建设研究的主要成果,如:完善中轴线和长安街“两轴”,强化东部发展带和西部生态带“两带”等,都写进了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如果北京是一座备受人们赞叹的城市,那么这样写就是恰当的,就是获奖的依据,但问题是北京是一座糟糕透顶的城市。交通一片混乱,空间大而无当,CBD规模失控,自然环境扭曲,土地价格飙升,房地产价格狂涨,糟糕的城市病始终困扰着城市,难道这些就是获奖理由?

    如果我们放大一点但依旧保持客观地看问题,想一想吴良镛教授“培养”过多少学生,这些学生中又有多少升官负责进行城市规划,那问题就更严重了。吴良镛先生的问题不但影响了北京,而且还通过他的学生影响到了全国,要对全国城市的规划混乱承担学术上的责任。莫不成,城市好的一面算学者的好,坏的一面则只算官员的坏,清华知识分子的投机性难道如此之强?

    当然有人说举例说,吴良镛教授搞的菊儿胡同就很好嘛。可问题是,这是一个项目,如果这是获奖理由的话,那中国有无数远远高于此水平的年轻建筑师应该获奖了。作为国家最高科技奖,项目不是理由,思想和成果是理由。问题在于,吴良镛先生的成果中包括了大量的学生及其学生的城市实践,而所有这些城市实践,90%已经被证明是严重失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