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有关研制隐形战机的消息获得世界范围的重视,而香港“大公报”引述报导指出,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公布的资料可看出,中国已启动第四代隐形战斗机研制计画,至少正在测试两种不同气动外形的模型。有关消息指出,从公开的两种隐形战斗机模型上看,中国的隐形战机具有与美国F22战斗机设计相似的内置式弹舱,显示美、中、俄在战机内置武器、提高隐形性能的设计构思上相同。
从战略角度来说,中国目前积极推动的隐形战机的研制具有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可能导致,中国在国际环境中取得相对的战略均衡。原因在于,中国在航电系统、武器系统,以及其它方面,与美国等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甚大,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可以形成相对抗的战力,严重影响战略均衡。但隐形战机可以隐蔽接敌,而一隐蔽接敌得以实现,就可以发挥普通武器系统和战机的机动性,获取胜利,取得对抗均势。
从隐形战机的设计和开发角度来说,隐形能力主要涉及的是吸波涂料和隐形结构设计,这两者相对与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来说,是比较容易攻克技术难关。因此,从战略角度出发,集中优势资源于隐形战机的研制,是未来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思路,必将引起世界的关注。
有资料比较中国的歼10和美国的F22说,歼10根本不是F22的对手,其对抗比大约30比1,也就是出动30架歼10才有机会击落1架F22。这一资料声称,“一名美军飞行教官透露,猛禽战机的隐形性强到连猛禽自身APG-77都锁定不住的地步,因此F-22A对F-22A的仿真空战演练极难安排,因为参战双方飞行员往往都无从发现对方的存在,美国空军目前的作法是在每架F-22A上都加装一套空战训练辅助系统,一旦开启,这套系统会送出特殊讯号,在对方雷达幕上显示自身所在位置,并且被雷达当成苏-27战机。”
应该说,这一资料的内容有很多错误的成分,比如雷达系统虽然探测距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战斗力,F22的雷达可以达到550公里的探测距离,远远高于歼10,但问题是导弹射距达不到也还是没有用。以美国现役的AIM120空对空导弹来说,其最大射程约为80公里,最小800米,使用高度20公里,而一旦到了80公里的范围内,大家还是有得一拼。因此,导弹的最大射距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战机的隐形能力,如果雷达锁定不了,导弹锁定不了,空战双方就有得拼了。
还有一件事情也可以证明战机隐形能力的战略意义。近日,澳大利亚媒体曝光:美国的国防承包商暗做手脚,偷偷地降低了被澳大利亚和英国视为未来空军骨干力量的F-35战斗机的隐形性能,从而可能导致澳大利亚150亿澳元天价购买的新型战机不敌周边国家的苏式战机,直接动摇了澳大利亚和英国未来空军的信心。现在,急了眼的澳大利亚人直接了当的指责说,偷偷摸摸降低卖给澳大利亚战斗机的隐形性能,雷达上的“微小亮点”变成“红肿的大拇指”,极大挫伤澳大利亚和英国空军的信心。澳大利亚政府甚至指责美国国防承包商搞欺诈。
F35战斗机计划是个多国计划,英国和澳大利亚非常重视,而且这两个国家也是美国的铁杆朋友,但为了一个隐形能力,两国不惜与美国闹翻,可见战机隐形能力在战略上的重要意义。
战略决定战术,资源条件决定技术方向,从目前中国现有机型和技术来看,尚没有一种可以在未来构成战略均势,说的更直接些,就是构不成战略威胁。这种情况下,未来中国战机的研制方向,只有集中资源于隐形能力的提高方面,才有希望。目前,中国的隐形涂料研制已经获得了重大的突破,隐形结构和材料还有难点,但方向不应动摇,资源应该集中,因为只有隐形能力,才是关系为拉战略均势的关键所在。(2006年3月2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