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富特文格勒VS卡拉扬

(2007-05-14 13:07:06)
分类: 编读往来

楚云婷
2007-05-03 19:03:45

一位朋友曾帮我从国外的音乐网站上下载和刻录了一张富特文格勒指挥的贝九,是1951年7月他指挥拜罗伊特节日乐团、合唱团的录音。那种令人心醉神迷般强烈的感受和深邃情感的完美吟唱,相形之下卡拉扬的演绎只不过是一种缺少灵魂的音响喧闹而已。尤其是第三乐章虽是我听过的演奏时间最长版本,却毫无拖沓之感,而且是这一温馨和崇高情怀的最完美最淋漓尽致的展示,从此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为何众多爱乐者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使我明白了指挥家也能成为崇拜的偶像,我成了他不折不扣的粉丝!真不理解面对这位令人高山仰止的伟大指挥家,在纳粹统治并无大恶的人物,有些人至今都无法宽恕他。我们都知道:在暴政高压下人们有时不得不低头,但内心的正义是无法征服的。富特文格勒在那个年代也冒着风险保护过许多音乐家,如兴德米特。我相信他内心是善良和富正义感的,否则不可能如此沉浸在贝多芬的世界里.斯人已逝,风范犹存!

 
消极旁观
2007-05-13 09:19:46

可惜呀,我家里贝多芬的交响乐都是卡拉扬的,全属于楼上仁兄
所谓的"缺少灵魂的音响喧闹". 
  
萧学生
2007-05-13 22:31:10

卡拉扬就是古典音乐界的"超级女声",主要是抄作的结果,他的歌剧更糟,比富特文格勒和小克莱伯差远了,连莱文也比不上.

——

    这是《乌拉尼阿的传说——富特文格勒1944年《英雄》版本揭秘》这篇文章后的三位乐友的评论,尤其是“楚云婷”说的有理有据感受真切,很有特点。不过,也许卡拉扬的FANS该力争反驳了呵呵,欢迎大家就富特文格勒和卡拉扬的音乐作品和风格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说起卡拉扬,突然想起几年前朱伟主编在《爱乐》中的一篇文章——《纽约、希伯来和伯恩斯坦》,他在这篇文章的结束段里对卡拉扬和伯恩斯坦做了一个对比:
 
    应该说,自富特文格勒和托斯卡尼尼之后,60年代到80年代,卡拉扬与伯恩斯坦构成了新的两极:卡拉扬把理性的结构的营造推向极致,伯恩斯坦把感性的情感刻划推向极致。相对于卡拉扬营造的一个个精致空间,伯恩斯坦则以他充满激情的生命给我们划出了一道道迷人的弧线。他强调了音乐作品内部线条的运动,强调了表情的造型,由此而使空间物质中的音响更具质感。他使音乐更像是“情感的纽带”,更接近于他所理解的“人民大众”。当然,他也使得音乐更加躁动,更加热闹,哪怕这种躁动和热闹不应该属于音乐。
 
    其中对卡拉扬风格的判定用一个关键词来说就是“理性”,您认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