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野百合
山野百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10
  • 关注人气:1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2008-11-27 19:49:50)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拍

天坛简介

 

1420年,明永乐皇帝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了天坛。这个巨大的祭天神庙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在中国,祭天仪式起源于周朝,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对此极为重视。明永乐以后,每年冬至、正月上辛日和孟夏(夏季的首月),帝王们都要来天坛举行祭天和祈谷的仪式。如果遇上少雨的年份,还会在圜丘坛进行祈雨。在祭祀前,通常需要斋戒。祭祀时,除了献上供品,皇帝也要率领文武百官朝拜祷告,以祈求上苍的垂怜施恩。

 

天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垣墙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北方的园林不比江南建造的细巧雅致,多是宏大叙事,动辄占地数百公顷。有一种说法,天坛当年的设计者们顾忌天坛是祭天之所,皇帝既然自称是天之子,“老天”的居所自然要大过“天子”,因此天坛的占地面积比故宫要大两倍。大概出于同样的顾忌,天坛的主体建筑都以深蓝琉璃瓦敷顶,不敢僭越使用本属皇家园林专用的明黄色琉璃,而每年度的祭天大典开始前皇帝更要到丹陛桥东侧专设的具服台临时将黄袍换成蓝袍以向上天演示他虔诚的敬畏和顶礼膜拜。这样的祭典在这里延续了数百年,直到上个世纪的1914年,袁世凯当上皇帝的时候又声势浩大地操办了一次之后就正式拉上了帷幕。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蓝色屋顶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平面图 


 

几个重要景点

 

 

圜丘坛

 

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皆设汉白玉栏板。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圜丘坛有外方内圆两重矮墙,象征着天圆地方。站在圜丘坛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虽小声说话,却显得十分洪亮。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洪亮声音,就如同上天神谕一般,加上祭礼时那庄严的气氛,更具神秘效果。这是因为坛面光滑,声波得以快速地向四面八方传播,碰到周围的石栏,反射回来,与原声汇合,则音量加倍。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圜丘坛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皇穹宇

 

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其正殿及东西庑共围于一平整光滑的圆墙之内,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此为回音壁。皇穹宇台阶下,有三块石板,即回音石:在靠台阶的第一块石板上站立,击掌,可以听到一声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掌,可以听到两声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掌,可以听到三声回声。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皇穹宇


 

 

回音壁

 

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回音壁

 

 

丹陛桥

 

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是中轴线上三个主要建筑,连接这三座主建筑的是一长长的贯通南北的台基,叫丹陛桥,又叫神道或海墁大道。它长360米,宽29.4米,南端高1米,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丹陛桥中间是神道,左边是御道,右边是王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神走神道。桥下有东西向隧道,是祭祀前将牲畜送去屠宰的洞口。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丹陛桥


 

 

祈谷坛

 

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坛为三层,高5.6米,下层直径91米,中层直径80米,上层68米。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祈谷坛

 

 

 

祈年殿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祈年殿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因为天是蓝色的,以此来象征天。 

 


祈年殿在建筑上出色之处是,祈年殿用28根楠木大柱和36块互相衔接的,支撑着三层连体的殿檐。这些大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时辰;中外层相加二十四根代表二十四节气;三层相加二十八根,代表二十八星宿;加柱顶八根童柱,代表三十六天罡;宝顶下雷公柱,代表皇帝一统天下。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祈年殿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往南望去,只见那条笔直的甬道,往南伸去,一路上门廊重重,越远越小,极目无尽,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难怪一位法国的建筑专家在游览了天坛之后说:摩天大厦比祈年殿高得多,但却没有祈年殿那种高大与深邃的意境,达不到祈年殿的艺术高度。这座大殿在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被雷击起火焚毁,据说,当时殿的大柱是用沉香木做的,燃烧时,清香的气味,数里之外都可以闻到。翌年,皇帝召集群臣商量重建祈年殿。因找不到图样,掌管国家建筑事务的工部便把曾经参加过祈所殿修缮事务的工匠们召集来,让他们根据记忆、口述制成图样,再施工建造。因此,现在的祈年殿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建筑,但是,基本建筑形式、结构,还保留着明代的样子。

 

 

其他建筑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丹陛桥北头的城门(祈年殿的入口)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在丹陛桥上可以透过门洞看见祈年殿的一角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从花甲门进去看见祈年殿墙内的蓝色屋顶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祈年殿的另一入口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祈年殿外的大屏幕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长廊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天坛游(一)——白坛、红墙和蓝瓦

 

注:文字和部分图片来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