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号”龙舟:广州新潮流文化标志

标签:
车陂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苏志均车陂国际龙舟文化节广东省动漫行业协会 |
【“东坡号”龙舟:广州新潮流文化标志】
“46条。”黄主任眉毛一扬,答。
“龙船数量我们是全市之冠”,旁边的车陂简氏家族领头人简铭钜补充。

“啪啪啪啪啪……”鞭炮声锣鼓声震耳欲聋,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秘书长苏志均指着简氏祠堂广场前的河涌对我说:起龙了。
外地人对广州最美丽的印象,是国际大都市的多元风格的现代化建筑,与广味浓郁的时尚文化经济商贸。
清代,政府将车陂作为广州(番禺府)官办龙舟节活动的“官景”,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车陂龙舟文化,兴盛150多年至今。

“车陂龙舟文化”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天然优势。车陂涌全长18.6公里,其中有4.5公里蜿蜒穿过车陂村,这是天河区内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涌,而车陂村则是车陂涌唯一整村流经的区域,村内河道平均宽度45米,600多米的直河道可供5、6艘龙舟并排游弋,非常适合龙舟竞渡和龙舟招景。河水奔流不息,河泥丰富湿润,更适合埋藏保存“传统龙船”。
车陂还有一绝独步天下,一百五十年前(1868年)由苏东坡后裔建造了广州地区的龙舟航母“东坡号”,东坡号由铁楸木打造而成,坚硬异常。国内外龙舟多不胜数,但采用铁楸木来制作的极为稀有,原因是铁楸木本身就是稀缺的木材,象“东坡号”这样大块的铁楸木已无法找寻。
龙舟平时沉于水底,以泥埋藏防木质腐朽。每年举行龙舟活动前夕都会“起龙”,把龙舟从水下的泥土中挖出,然后清洁龙头、龙尾,上漆翻新。
5月26日,吉日,2018车陂龙舟文化节启动,上午在车陂简氏祠堂举行开幕式,宣布龙舟文化习俗的第一道仪式“起龙”启动,“采青”、“赛龙”、“酬神”、“藏龙”和“散龙”仪式则在5月至年底完成。
龙舟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相当盛行,香港、台湾的国际龙舟大赛,参赛队伍便有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新西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洲、澳门、香港。

今年初,天河区文明办主任周雅文邀请我回车陂考察,苏志均告诉考察组:“我们领回非遗牌匾后,在刚刚建立起来的公众号‘车陂同舟’上发布了这一消息,立刻获得八千多人次的阅读量,反响非常强烈,村民们都沸腾起来了,好多已经搬离的村民都奔回来看牌匾,兴奋地向外村人讲述这件事,对自己的民俗文化增强了自信。”

去年到车陂村来拜访“探亲”的各村龙舟多达200余艘。当天,车陂人以龙会友,热闹非凡,吸引周边“七里八乡”围观群众超过10万人次。
广府文化中有句古话:“未踏车陂龙舟地,莫提睇(看过)过龙舟景!”,二百艘龙舟竞渡,几十艘几十米长的龙船在河道里并排游弋,你追我赶,这样子的场面超震撼,堪称世界奇观。
5月26日,“2018尚天河文化季之车陂国际龙舟文化节暨‘美丽乡村’微电影大赛启动仪式”举行,
谭峰介绍,“一水同舟,全城共享”是车陂发起的公益性项目,“一水”指珠江水,“同舟”即同舟共济的精神,这个项目去年获得了第二届广州社会创新奖“十佳社会创新项目”称号。

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今年5月8日发起的“一水同舟”公益主题LOGO网络征选,收集了一批来自各地的作品,5月26日现场揭晓入选名单,我代表广东省动漫行业协会及天河区文创协会给优胜者颁发了一等奖奖金。
车陂村是大村,原居民有1.2万人(比珠村多一倍),外来人口超过20万人(比珠村多40%),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凝聚本土及外来民众的人心,龙舟文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龙舟文化如一棵老古树,根深蒂固,但若要枝繁叶茂,吸引90后、00后、010后新生代的关注、兴趣与互动参与,我认为还必须借助当今青少年的“最爱”——-二次元文化、动漫游戏电竞文化、潮流时尚文化、人工智能技术等形式与手段。
水灯节天灯节是中国广西云南贵州台湾、东南亚国家的传统文化活动,历史悠久,盛行多年,但是泰国清迈市锐意创新突破,打造成全球最大、最美、最壮观的民俗节,三四天时间吸引了超过二百万的国际游客,光是节后从水中打捞的“水灯”多达83万盏。

去年五月底六月初,我在台湾花莲、屏东、台北观看当地的龙舟节,发现台湾的传媒、新媒体铺天盖地报道龙舟节盛况。
“云山珠水”(白云山珠江水)是广州的灵魂,车陂龙舟节是广府文化精髓最生动的诠释。车陂地处广州第二CBD(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地带,邻近第一CBD(珠江新城),又坐拥“车陂涌”,地理资源之好,可以说是全球独一无二,没理由不打造成广州地区最大规模的龙舟民俗文化活动、广州最具特色的文化潮流地标。
“东坡号”龙舟,应该成为广州的新潮流文化的标志。
【亲历世界最美的水灯天灯节(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2bed00102xagj.html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大城:泰国千年名城废墟上的俪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2bed00102xa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