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2016-09-05 20:15:26)
标签:

日本七夕

仙台

乞巧节

たなばた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日本“七夕”  别有风情
                          --亲历仙台“七夕祭
 

             从东京乘坐新干线前往仙台站,到站后一下车,我即看到华丽的“七夕”风幡迎风摇曳。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七夕”在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节日,除了牛郎织女浪漫又虐心的爱情故事,还延伸出“乞巧节”--一种集信仰崇拜、生活期盼、民间传说、诗歌谣赋、音乐舞蹈、才艺展示和民间工艺为一体的综合性岁时节令活动。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但是,“七夕”并不仅仅是属于中国专有,日本也有“七夕”文化。“七夕”在日语中读作「たなばた」或「しちせき」,是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的庆典活动,也是日本一年中最重要的五大传统节日之一。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七夕”源于中国,在奈良时期(710年-784年)传入日本,距今已有1232年的历史。原本只是是日本皇室宫廷贵族的祭祀活动,从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日本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时代)起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民间庆祝活动,例如每年8月6-8日,仙台七夕文化祭(节)活动期。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仙台在日本享有“学都”美誉,只有百多万人口的城市,竟然拥有许多间大学和研究所,聚集了国内外学生和研究者学者数万人,其中东北大学在金属材料领域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半导体和光通信等最先端领域也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日本极受欢迎的动画电视剧《JoJo的奇妙冒险》,作者荒木飞吕彦创作的部分角色姓名,是根据仙台当地地名、桥名等来命名的,第四部的男角色花京院典明,其姓氏“花京院”来源于离仙台站不远的花京院区,第四部故事里所虚构的舞台,正是取材于仙台。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今年“七夕祭”期间,仙台专门邀请了《JoJo的奇妙冒险》第四部的声优(配音)艺人小野大辅和小野友树这两位大神级声优到仙台参与“七夕祭”活动。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仙台有家著名的书店--号称“拥有超500幅漫画家签名板”的喜久屋漫画馆书店,店内全是著名漫画家的漫画与签名,如《飙速宅男》的渡边航、《小孩子的玩具》的小花美穗、《海月姬》的东村明子、励志类漫画《岳》的石塚真一。令我惊讶的是,居然有《哆啦A梦》作者之一的藤子.不二雄A的签名板!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除了琳琅满目的动漫商品外,仙台市内商店里最常见的纪念商品,是名闻全日本的“仙台木人偶”。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仙台木人偶是全日本喜爱的乡土玩具,其特色是因人而异,手工艺师们根据当地的民俗风情特色以及工匠的个性而制作出非同质化的的木人偶,木人偶的眼神温柔、惹人怜爱,衣服的花纹以菊花为主流,腰身较全日本各地的木人偶都要细长,理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用手轻易握住。
 
                   为了让它不容易倒,还配上了台座。“有台座的人偶”作为仙台地区的特有的玩具礼品而广受游客观光者欢迎。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广州人多知道广州珠村乞巧节,见识少寡的一些人则自认为全中国仅有珠村乞巧之乡。实际上,全国各省都有乞巧乡。例如,第七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便在去年8月在甘肃省陇南西和县举行。同年北京还举行了以“中国乞巧对话世界”为主题的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在陇南,于每年农历六月最后一晚开始,至七月初七晚结束,历时七天八夜。整个乞巧活动分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以隆重仪式祈求“巧娘娘”赐予女孩聪慧、灵巧,祈愿婚姻如意、生活幸福。

        2008年,乞巧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仙台“七夕祭”,风貌与中国“七夕”“乞巧”有同有异,色彩更丰富。全城建筑物披挂大量华丽的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装饰,每一种装饰物或挂件,都具有寓意--诗笺代表学问和书法的进步,纸衣代表疾病和灾难的消灾、缝纫的进步,折鹤代表家庭安全、老人健康长寿,纸钱褡代表商业繁荣,投网代表物产丰收,废纸篓代表清洁与节约,风幡代表织女用来织布的丝线。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往树上抛挂写有祈福、祝愿字眼的红布条,是中国不少地方常见的民俗习惯,例如在中国民间乞巧第一乡的广州珠村,每年都会有许多青年男女往七夕文化广场的大榕树上抛掷红布条,祈福浪漫爱情幸福姻缘。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而在仙台,当地风俗习惯不是“抛”,而是“挂”,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不抛红布条,而是把写有各种祈愿的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挂在带绿叶的竹杆上,再把这根竹子立于院子里,周围摆上献给“七夕”的供品,请求织女星保佑自家女孩的书法、裁衣等手艺能有所进步。
 
            待“七夕”结束后,人们便把竹杆和供品一起放到河里让它自由漂流,寓意自己的心愿能够到达天河。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七夕祭”备受仙台人重视,是当地最重要的五大祭之一。华丽的纸花彩球,色彩缤纷的风幡,各色各样的折鹤,还有钱褡与长条诗笺,令现代化城市增添了浓浓的日本民间民俗风情。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日本朋友告诉我,这些装饰都是用高级“和纸”(日本传统纸)制作,一根竹竿上所挂的装饰物品价格都不便宜,有些价格高达数十万到数百万日元,因此仙台每年都会举行“七夕”装饰评比,鼓励市民在积极保留传统基础上,能有更多创意创新性,评比出来的优秀展品,会予以金、银、铜等奖项嘉奖。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虽说日本不少文化传统渊源于中国,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研究,日本已经超过了发源地中国,例如奈良的正仓院、京都大学内不少汉学的研究已经远远抛离中国领先。而日本的七夕文化,比中国更丰富更有味道。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令人惊叹的是,日本“七夕祭”是全民参与,不仅古风古韵浓郁,而且很潮很时尚,青少年们成为“七夕祭”的强大消费力量,更令人感触的是全民不分男女老少全部盛装参与。
 
               环视眼前四周一批批身穿全套节日和服花枝招展的妙龄少女,作为中国著名“乞巧之乡”珠村老家的后代,我深感惭愧与忧愁---一旦我的老表潘剑明(珠村乞巧民俗代言人)与那些硕果仅存的巧婆婆们百年仙逝,珠村乞巧文化后继乏人,怎么办?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根据仙台“七夕祭”主办机构之一协赞会的调查,为期3天的“七夕祭”,每年均会吸引二、三百万人前来来到仙台观光。
 
          太阳下山后,“七夕祭”花车游行,人们身穿传统服装,乘坐花车,在阵阵太鼓声中载歌载舞。随后,是“七夕祭”烟火大会,璀璨烟火照亮了整个仙台夜空……
 
             (详情请细阅《中国动漫周刊》第6期刊发表的本报记者尚夏仙台现场专稿)

---------------------------------------------------------------------------
 
广州乞巧文化节在珠村开幕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日本七夕别有风情:亲历仙台“七夕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