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要飞贵州开会,今天趁着又赴港与方块集团开会,又去书店搜刮了一番。
如果坐粤港直通车,从红勘车站出来的话,我一定特意走多几百步,绕到红勘香港体育馆售票处门口,观察香港的演出业现状。
体育馆VIP入口处,有一个书架,里面摆放着各种演出的节目单、宣传单、小册子,林林又总总,五花兼八门。
随便每样捡一张,便多的两只手都捧拿不完。
表演题材、剧种、内容、样式、风格、项目,不但繁多,而且多元——-个人演唱会、群里演唱会、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歌、西洋歌剧、粤语话剧、英语剧、怀旧金典、交响乐、民乐、正剧、默剧、喜剧、悲剧、栋笃笑、讽刺剧、宗教音乐会、儿童剧、同性恋剧、粤剧、戏曲……
要什么,有什么。
香港是华洋混杂,中西共治,包容性与兼容性很强,其创意与自由度,其文化之丰富多彩,令我们内地文化人、传媒人为之汗颜,惭愧不已。
每当在内地(尤其在中原地带、长江以北那些以中华文化博大深厚自居的地区),听到那些井底之蛙般的专家学者,狂贬香港无文化,乃一介沙漠时,我便兴过辣鸡。
上年在赫赫有名的孔庆东(北大教授)博客上看到他对香港文化的慨叹时,我忍不住在上面留言,灌了二百字的水。
一分钟后,被删得一干二净。
呵呵,北大教授,北大学说?!
蔡公(蔡元培)当年的理念与理想,随着三角地的消匿,早已荡然无存,一点气味也不曾留下了。
呜呼,北大。
今天,我在体育馆的橱窗前、书架前徘徊逗留了大半个小时。从陈慧琳、卢冠廷个唱,詹瑞文话剧,林海峰笃栋笑,到唐崇荣博士布道大会,到盖鸣戏曲,到耶稣阿门徒,到赵学而《心太野》歌舞剧,到陈冠卑与陈冠悲大战陈冠Bape,到小鬼头与贼阿爸……
大饱眼福。
上述照片,是我于08年5月11日中午12时35分至1时10分之间拍摄的。
而第二张<置身兰园不知兰之香:香港文艺演出舞台(2)>,在橱窗前留影(里面穿着《诛仙》的广告文化T恤),则是香港两个中文大学男生帮我拍的。
这两个男生,只识讲国语,不识讲粤语,点解呢?(为什么呢?)
明天再续。
-------------------------------------------------------------------------------------------------------------
置身兰园不知兰之香:香港文艺演出舞台(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2bed0010096sp.html
观看漫画《龙虎门》惹来车祸----鼠年香港记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2bed001008hbd.html
在朗豪坊与军曹相伴叹浓咖啡----------阅读香港七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2bed00100055m.html
香港上水广场偶然发现“好男儿”井柏然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2bed001008i1g.html
中国电影市场拒绝“幸福”——为《当幸福来敲门》可惜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2bed0010086as.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2bed001008nqk.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