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老师讲《老子》第三十一章

分类: 道德经 |
叶曼老师讲《老子》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
上一章讲用兵不好,这一章进一步加以说明。这一章因为原文和注解混合在一起,所以各家说法非常之多。老子的文章非常简洁,中间不会有乱七八糟的闲言闲语,而这一章里头就很多乱七八糟的。所以这里面比如说“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那么,下面“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这句话已经重复了。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这句话底下跟着“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这也不像老子的文章,所以一般认为,从“君子居则贵左”到“非君子之器”,从“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到“以丧礼处之”,都是属于注解混入到原文里头。不管怎样,现在把这整章讲一讲,诸位到那些有疑问的地方自己留意就是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23/14cdb285c1e7438190e1de01b7057395_th.jpg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佳”是好的意思,佳兵就是非常尖锐的兵器,也指能冲锋陷阵的军队。好军队是怎么样的呢?是只会打仗杀人吗?老子说最好的兵器、最好的军队都是不祥之器,所以善用兵的人不以兵强天下。历史上不少善于领兵打仗的人,差不多都是不得其死,所以说这一个东西是很不祥的。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为什么人不喜欢兵器和军队呢?因为我们喜欢的是正正经经、安安稳稳的生活,用兵打仗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生,而且兵不厌诈,所以一般人都不喜欢它。春秋时候的宋襄公在齐桓晋文之后也要称霸,于是他开始东征西伐。在打仗的过程中他又满怀仁义之心,说敌人在过河的时候我们不能跟他打,头发花白的人也不能跟他打,结果这个仗就败了。如果用兵正正当当,不行诈术,那么就不可能打胜仗。所以用兵一定要奇,要诡诈。天底下没有坦荡荡的战争,诸位看现在中东是怎么打的?没人知道。美国人整天在那里虚张声势,但到底会不会打呢?我看不会。因为真正要打的话,就不需要这么大肆宣扬了。所谓用奇兵,就是要奇袭。用兵主多杀,我们要杀很多人才能够致胜,所以决不能用正规的方法,而要用狡诈的方法,这一些东西都是我们不喜欢的,所以物或恶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23/b0384f2d8cf04daea21a99ee419cca60_th.jpg
战争戕害的都是最年轻最有用的国家精英,当用兵的时候把万物都伤害了,这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有道之士不以兵强天下。他的原则是不得已而用兵,有调和的可能就要不停去说,不停去做,尽量团结大家,让联合国去谴责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的情报员早就知道日本要攻打珍珠港,并把情报告诉美国。美国知道日本人要打了,但是只能坐在那挨打,他不能够先发动战争,因为他要表示自己不是随便用兵。周武王攻打商纣的时候,一定先有大诰来告诫,把纣王的罪一桩一桩数来,数完了以后号召天下人跟他一起去讨伐,否则就师出无名。师出无名,名不正则言不顺,首先士气就不对了。所以日本一打珍珠港,美国举国上下都沸腾了,这时候美国政府好像不得已而为之,这就是他们的用兵之策。
兵不厌诈才能取胜,但兵不厌诈并非正道。孙子也提到了,攻城掠地是下等用兵,不战而胜才是上等用兵。怎么能不战而胜呢?就要靠庙算。在朝廷内部好好地计算清楚,庙算多就能胜,好像现在美国五角大厦中已经把世界形势都详详细细地计划好了,为的就是要不战而胜。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23/74f007f3e13c4acfa787d50c8dc6ed33_th.jpg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平时起居都以左边为贵,惟独用兵打仗时以右边为贵。印度观世音菩萨是在右边,我们是在左边,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左边比较尊贵。古代说一个人升官就是左迁。用兵时候恰恰相反。右是下首,用兵时候反而变成尊贵的方位。因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既然“不得已而用之”,那么就要“恬淡为上”。不要咋咋呼呼的,暴躁得不得了,而要安安静静的,以静制动,以柔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