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章我真的不是吃货团发起人

(2019-06-09 19:47:16)
我真的不是吃货团发起人 
    为什么叫吃货团?你是发起人?这么难听的名字能不能换一个?从有吃货团那天起,上述问题便整天在耳边嗡嗡。
    是的,我发起的。我必须解释。不厌其烦,重复循环。这是我的责任,要不,凭啥叫大家陪你玩。 
    只要有人问,我就必须回答,那就从头说起。
    2014年年初,张亮,杨文杰找到我,我知道张亮是说饮食周刊的事。他原先跟过我,也算是师徒一场。我2009年从北京新华社再次回到太原生活晨报,有意识地带一带新人,干了一辈子媒体,就这点本事,谁愿意学白传给谁。我坚持每周抽一天时间给新来的记者讲新闻写作,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反正我把他们当徒弟带。张亮曾经多次在公开或者不公开的场合说,他在晨报当记者时,最喜欢星期五,因为那天我讲课。
    2012年,山西晚报原总编辑翁小绵来生活晨报当老总,我曾劝过张亮,先交报社10万元,办个饮食周刊,翁总肯定高兴。他犹豫再三,最后还是选择离开晨报。2104年又回到晨报,下定决心做饮食周刊,但今非昔比,交10万不行了,报社涨到20万了。
    前几天见他俩出出进进,又找领导、又找编辑、知道他们说得差不多了。但我告诉张亮,纸媒时代已经过去,不好办,非赔不可。张亮说,已经向报社交了钱了。我问他们怎么才能把向报社交的20万挣回来。张亮说,看能不能通过食药监局这条线从下面地市挣点广告。我说你俩下去跑广告,报纸谁来办?他们说弄文摘。我说你们要想让我参与,我就下一条死令,不允文摘。我写了一辈子稿,最见不得文摘,文摘损人不利已。摘别人的东西,一般都不付稿酬,这叫损人;摘来摘去,自己什么都学不会,这叫不利已。而且摘文摘暗含一个心理:不能做好,假如做好了,别人肯定会来告你,只有做得没人看,才没人告。所以周刊做文摘,都是手下糊弄领导。现在我们自己成了领导,没有手下,难道自己糊弄自己吗。
    张亮文杰都觉得难,知道我说得有理,但无法执行。因为他们见过的周刊,除了文摘就是广告,而且经常一个广告也没有,全是文摘。不做文摘做什么,搞原创谁来搞?去哪里去找原创作者?谁来发稿费?一脸茫然。
    我自己下了死令,就必须找到解决的办法。现实逼得我必须想出办法。我说用微信建个吃货团,让他们把吃的经历写出来,什么都行,最好吃的、最难吃的、最难忘的、最有意义的……稿源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到时候恐怕稿子多得放不下。
    这就是成立吃货团的初衷,仅仅是为饮食周刊供稿,但这在当时就是头等大事。我们越说赿兴奋,毕竟解决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有了吃货团,吃货团就象一座金矿,赿挖赿有价值,大到不可想象。只是我们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供稿根本就不是问题。
    我说,你们要能记住我两句话,我就和你们一起做。第一句话:永远不要问我怎么挣钱,但我肯定能帮你们挣回来。第二句话: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更要执行。他俩表示一切都听我的,我说那你们就建吃货团吧。
    3月初的一天,我、文杰、张亮来到晋味鲜饭店,老总王建亮和张亮好朋友,张亮有什么大事都约在王总那儿边吃边聊。晋味鲜有个小院,放三四张桌子,西边北边有包间,二楼也是包间,我们到了二楼一个小包间。 建亮早就等上了。他精心烧了几个小菜,拿了瓶珍藏多年的老酒。现在的老板时髦玩老酒了,因为贵酒已经无法表达诚意了。  
    我就住在千峰南路的三益宿舍、这条街是眼睁睁看着一点点火起来的。我曾写过一文---太原千峰南路:七年之“养”,有兴趣,做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1769b0100e5mc.html     到我博客看,晋味鲜在这条街上还是很有名气的。
    我问他们吃货团建得怎么样。他们说,好像没什么效果。我说,不是建一个团,是百团大战,还要走向全国,N个百团大战。你们三个一人一个团,我再给你们拉个活跃分子。这个活跃分子就是龙儿,后来的总办主任张霞。
    于是有了1团长杨文杰、2团长张亮、3团长龙儿、4团长王建亮。当时我们四人非常高兴,说将来吃货团做大了,这就是吃货团的一大地址。于是有了“圣地”、“诞生地”之说,有了四个发起人之说。
    因为龙儿是在高枫那里认识的,所以我又把高枫拉为5团团长,文杰拉上赵海军当总团长兼6团团长(6团一直人不多,今年1月马康荣当了6团长),高峰拉上柳梅成7团团长,张亮拉了张卫、秦广为8团、9团团长。
    为彻底解决稿源问题,我拉上多年的好朋友郭克做总教官,在报纸上开专栏,这样饮食周刊,前两版有团内活动、郭克专栏;后两版有试吃活动、海军评菜,终于达到我不搞文摘的要求。饮食周刊因此也在报社所有周刊里异军突起,因为报社自有周刊以来,就没有不摘文摘的。
    为扩大吃货团影响,又成立10团媒体团,郭克兼团长,我的老朋友中国文化报山西站负责人郭志清(北风那个吹)和原山西工商报记者米林(201)任团副。
    
    说了一大堆,就是想说,我真的不是吃货团发起人 ,准确的说法是,文杰、张亮是生活晨报饮食周刊负责人,吃货因应该是我、文杰、张亮、建亮发起的。现在好多人误认为吃货团是我一个人发起的,我不敢有贪天之功,所以还原这段历史。

一个想法签了20万订单   
     在晋味鲜碰撞出吃货团的点子,当时谁也没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月底,去职协开会。本来没有吃货团,我已答应把主要精力放到职协,帮他们完成会员手册第三版工作。有了吃货团才知道,从此连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了。会上遇见荣强,曾经是买多网的老总。有点像2014年火的兑兑碰,就是说,你消费了,还能再增值。比如说,消费1000,再给你300元电子币,可以在网上再买东西。主意不错,思路很好,在南宫开的招商会,一夜之间就起来了,但一两年就倒了,因为消费者发现在网上其实没啥可买的,买多网很快就倒了。
     死过一回的人,对生更有发言权,荣强2014年又玩一个网,叫合天下。他的理念是,1、全部免费,每个进网的商家,免费送一台pos机,连银行的手续都免。2、不给消费者带来任何麻烦,只要有银联卡就行,他给商家带来的顾客消费,他拿千分之二,这就是他的新模式。
    开完职协的会,我搭他的车去汾河游泳。照例是一番赞美之词后,他问我,吃货团要给报社交多少钱?商人就是商人,一下问到核心。
    我告他,吃货团不交钱。但饮食周刊是承包的,要交20万。
    能交吗?
    不知道。
    如果你挣不回20万,我给你兜底,差多少补多少。
    我能为你做什么?
    什么都不用做,把吃货团拉进合天下就行,用网络管理,方便。 
    我正好要召开一个十大平台,高峰论坛,论2014太原餐饮生存之道。到时候你过来,讲讲合天下。
    好,我一定过去。
    4月6日,高峰论坛在铁道大厦如期召开。之后我和杨文杰到荣强办公室见过一面。
    5月初,文杰和荣强签订合同。20万买饮食周刊每周2块版,先交5万,其余年底交清。至此,20万承包费已基本敲底,此时吃货团成立仅仅一个半月。
    2014年9月23日,我向全团发出感谢信:生活晨报饮食周刊及吃货团最大资金支持者荣强,累积支持周刊及吃货团资金20万。现周刊及本团已运行半年,初见成效。总指挥携周刊全体同仁特向战略合作伙伴、周刊最大股东荣强表示感谢,同时本团中国运营总部即将挂牌成立,现面向全团邀请周刊出资合伙人,共谋发展大计,总指挥迟国维。
    2015年3月,生活晨报终止《饮食周刊》,荣强剩余15万,没再提及。
第二章我真的不是吃货团发起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