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要认为别人不怀好意?为什么在我们眼里,别人都是坏人?为什么我们总是从恶的角度揣测别人?
为什么我们总认为有人想着怎么害自己,有人表面对你好,内心却是另外一回事?
为什么我们总认为自己比人家出色,人家羡慕嫉妒恨?
为什么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小白兔”,别人都是“大灰狼”?
当我们走进办公室,发现人们停止笑声,或者小声说话,
我们第一感觉:他们在说我坏话。当单位的某个制度对我们不利,
我们肯定认为,这是专门针对自己,有人暗中使坏。
接下来我们会非常生气,暗暗想着各种报复的办法,至少我们要生气半天,甚至一个晚上。大部分人,一觉醒来,不再生气,说一声大人不记小人过,一觉了之;好一点,会发现自己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糟糕的是,越想越气,气不达一处来,非报复不行,于是开始行动。打小报告、穿小鞋、挑拨离间、造谣生事、搬弄是非、无中生有,置人于死地而后快。如果对方也和我们是一样的人,马上能接道我们的信号,于是梁子就这样接上了,从此互为敌人,永远斗争下去。单位帮派就这样产生了。
其实什么都没有,全是心魔在作怪。是我们以为他们要害我们,于是我们奋起反抗,不得已为之。
我们这样做还有充足的理由,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天黑路滑、人心复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们坚持这样,非常固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我们有鲁迅先生的名言撑腰,他说过“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
这句话出自《纪念刘和珍君》,原文是这样的:“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也就是说,不管你把中国人想多坏,他永远比你想得还坏。
这就是我们的心态,这种心态永远面对的是“险恶人生”,所以我们总是不高兴,不快乐,不挺胸抬头,不眉开眼笑,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不敢傻笑,总谨小慎微、疑神疑鬼、慌慌张张,唉声叹气、愁眉不展、若有所失、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好像要天降大任,其实我们连自己的小日子都过不好,连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都看不起我们,父母早就失望了,老婆一脸不屑,孩子没有敬意,同学朋友也不来往,就我们自己在硬挺着,装大尾巴狼。
苦不苦?屈不屈?这都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的啊。
如何走出“险恶人生”?老子早就告诉我们办法了,一曰慈,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对别人要慈悲为怀,充满爱心,永怀善意,与人为善,阳光心态,打开心扉,做阳光敞亮的人;对自己要约束一点,不要太放纵;不要走在别人前面,学会处下,无为而治,像水学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惟不争,故无尤。
最好的状态是水的状态,最好的品德是水的品德。水善于给万物以好处,却不争取自身的利益。它不拒绝待在别人不愿意待的地方,所以接近大道。
它总是待在最适宜的地方(给自己的定位恰到好处),它的心胸深远阔大,它的交往和善亲切,它说话诚信可靠,它为政为得良好、做事做得成功、行动符合时宜。
由于它不争夺什么,不与谁发生争执,也就不会有什么过错或被埋怨。
水本身给人的印象极好。它有利于万物,为生命所不可或缺。它滋润万物,提供生机,提供生长,提供灵动。它晶莹干净,为一切洗涤清洁所必需。它流动适应,充满生机动感。它映射天空大地,自己却无色透明。它容纳一切,对万物一视同仁。它构成风景,美丽纯洁……上善若水。
同时他讲了居善地:就是说水能够很好地给自己定位,不往上跑,而是往低处走,叫做人往下走,眼睛向下。心善渊:水有广阔的心胸,有很好的容受性,有容乃大,切莫狭隘封闭,鼠肚鸡肠。与善仁:就是说做到与人为善而不是与人为恶,不是一脑门子官司,老看着旁人欠他一百吊钱。水滋润万物,而不毁坏什么。当然有破坏性的水害,但是那种水害的能量来自外力:风力、月球的吸引力、由于过分蓄积而造成的势能等,并不是水要害人。言善信:说的是水说到做到,声响到流到,并无虚夸,从不欺世盗名。政(正)善治:水能满足干渴,满足群体的需要,能推动水车,能做到一些需要它做的东西,它有自己的规律和章法,有自己的稳定性规律性与可持续性。这样为政,就不会扰民害民,就不会忽左忽右,强横霸道。事善能:水有水的多方面的能力、能量,冲流,浮载,灌溉,洗涤,溶解,调节,等等,从不失职。动善时:到了一定的高度,受到了一定的推动或者吸引,该启动就启动,不会轻举妄动,也不会麻木不仁。这里的关键是它给自己的定位从低,它不争夺竞争,它从不自出心裁,它永无过失。
这样解释完了仍觉未能尽意。还是引用一些歌颂水的美景美德的诗句与名言吧: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雍也》)
水的流动是时间的形象代言,水的流动是智慧的象征。水在告诉我们一些更大更根本的东西。愿我们的知性永远像水一样灵动清明,永不干涸。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渔父》)
清而不矜,浊而不恶,掬之可用,源源不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道就是最大的源头活水!道永远清如许!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光未然)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
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
上善若水,月光如水。上善可如月光?清幽明澈,润泽大地,而且有一种柔性。所以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
与“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一道,告诉我们,水最知春、乐生、有大愉悦焉!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后主)
水也惜春。春亦惜水乎?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
上善若水书画作品图册(19张)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