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与壶”式传统教育的致命缺陷
(2010-12-01 17:32:51)
标签:
杂谈 |
“杯与壶”式传统教育的致命缺陷
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教学法是以“杯与壶”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简而言之,听课者就像空杯子等着授课者从知识之源,也就是“壶”,将知识注入杯子里。
传统式教学法解决的是学识范围层面的智力问题,其实谁高谁低并不重要,传统教育的最大缺陷是,确立了中国人的评价思维。看你的杯子里装了我的壶里多少水。于是有了百分制、等级制,有了强迫式、家长制、一言堂。评价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法宝。
我们特别喜欢证明自己,工作中,向领导、同事、属下证明我有能力、我能干、我比别人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为时髦的座右铭。
生活里,特别喜欢证明自己对,“墨索里尼,总是有理!现在有理,将来有理,永远有理!”
夫妻之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双方都要证明自己是对的,都想改变对方,你要听我的。多少夫妻争了大半辈子,年过花甲,白发苍苍,才恍然大悟,其实谁也改变不了谁,只能改变自己。
我老婆一直再教我怎样挤牙膏、叠被子、洗袜子,可惜到现在我也没学会。她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失败。现在好了,她再也不想教育我了。老伴老伴,老了才伴,是相伴,不是相学,不是相教。遗憾的是,为什么到了老了,才明白伴的道理。这就是评价思维的恶果。
评价思维是焦点向外,一是处处证明自己对,二是有了问题与我无关。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我们身边,不管出了多小的问题,一但追根溯源,想找到责任人,才发现,谁都没有责任。每个人都能推卸责任的恰到好处的借口,这些借口往往让想批评他的人哑口无言。在这方面我们都是专家、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