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业委会为什么总“流产”

(2010-07-04 21:26:17)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区自治
    最近,本报报道的几家筹建业委会的小区,似乎都没有结果。成立业委会为什么这么难?难就难在挑头人身上。
    首先,挑头人要对社区自治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并把这种清楚的认识非常清晰地传达给业主。这就要求挑头人必须有三种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传播能力,三种能力缺一不可。
    没有知识,就不知道如何筹建业委会;没有表达能力,就没有追随者;没有传播手段,就达不到三分之二的业主同意。这三条哪条都是硬杠杠。
    第二,就算做到了第一步,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要学会与政府沟通,要得到居委会、街办、房管局的支持,还要和物业公司、开发商沟通好。因为业委会成立之初,要在物资上得到开发商的支持。
    第三,挑头人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如果挑头人有什么个人私利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也很难得到业主的支持,或者就算终于成立了业委会,也走不远。所以,挑头人一定要大公无私。
    挑头人是社区真正意义上的“民选领袖”,如果过不了“民选”这一关,什么也谈不上。
    现在,准备成立业委会的社区越来越多,竞争业委会主任的人也越来越多。作为主打社区自治的报纸,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关注业委会成立的事件,坚持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
    社区自治是一条漫长之路,在自治路上,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