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拯救“晋祠大米”要走多少年?要花多少钱?(

(2009-06-21 20:01:43)
标签:

杂谈

拯救“晋祠大米”要走多少年?要花多少钱?(主)
记者 迟国维

6月10日,从晋祠无公害大米示范区建设研讨会上传来消息,作为晋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祠大米开始申报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
从2004年起,一群晋源人抱着恢复1400多年历史品牌的理想,试种晋祠大米,第二年便试种成功,500亩晋祠大米喜获丰收。

晋源区种子公司首吃螃蟹
晋源区种子公司从2004年即已开始研究改良计划,2005年他们打出了“恢复太原特产、重塑晋祠大米”的口号,从东北引进优质新品种,在晋祠附近的长巷、野庄、南阜等地开辟500亩土地,示范种植。晋源区种子公司经理张来全说,他们希望经过科学试验,恢复晋祠大米的优良品质,然后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建立集“晋祠大米”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申请注册商标,进而做大做强这个知名品牌。
但是,他们的投入在头及年并没有明显的效果。晋源区种子公司的试验田,由于感觉效益低下,稻农经常半道走人。

武拥军花巨资恢复品牌
    2006年初,以开矿发家的晋源区王郭村人:山西天泉商业投资公司董事长武拥军,从当地稻农手中,以400元/年一亩的价格,租了700亩土地,专门用于培植晋祠水稻。一年多下来,请专家指导、雇农民耕种、挖渠建塘,天泉投资公司已经投入了四五百万元。
    因为武拥军是王郭村人,他必须为彻底改变王郭村村容村貌做贡献。于是,他投资135万元对村外环路进行了硬化,投资300多万元建起王郭村幼儿园,免收全村儿童学费;投资600万元建成4000平方米教学楼的小学新校区,有效地改善了农民孩子上学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投资1000万元建成7000平方米的职业中学, 用于培训本村及周边村民;投资150万元建设文化综合楼;并完成了旧村的一期拆迁改造工程,使村民在不出资的情况下住上了新的住宅楼。
    这一切都是为了拯救晋祠大米这一1400多年的历史品牌。晋源区政府把重塑“晋祠大米”品牌作为一号工程来抓。
在土地使用上,武拥军通过王郭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出资向村民租赁土地,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向村民以每年每亩400斤白面支付租赁费(当白面的价格每斤大于1元时,以实际市场价支付;当白面的价格每斤小于1元时,以每年400元的价格支付),目前已租赁荒地2300亩。
武拥军还投资修建了部分田间道路、排灌水渠、小型蓄水池,购置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具,进行一定程度的机械化 、规模化农田作业。?
在品牌打造上,武拥军出巨资从外省回购了被别人抢注的“晋祠”、“难老泉”商标。
武拥军还与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所水稻研究室签订合作协议,作为公司的技术支撑,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及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所水稻研究室作为山西省唯一的水稻综合性权威研究机构,培育了晋稻1号-10号及790195等品种。
这样算下来,已经是天文数字。
2007年天泉公司晋祠大米的产量为70多万斤。

新“晋祠大米”能“复旧”吗
 曾几何时,太原市民说起“晋祠大米”是多么的自豪,人们都以能吃上“晋祠大米”而感到高兴。小时候吃的“晋祠大米”筋道足,香气扑鼻,我问妈妈:“这是什么米呀?这么好吃!”妈妈说:“是晋祠大米。”妈妈告诉我晋祠大米用的是晋祠难老泉的泉水浇灌出来的。记不得是什么时候还能看到晋祠米农推着车子在城里走街串巷地和市民换大米,现已很多年没见了。如今超市餐桌上见到的都是东北米、泰国香米等等,让我时常想起儿时吃的“晋祠大米”,那米的芳香似乎还常留在齿边……现在更多的只能是一种怀念了。
“晋水今人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这是北宋大诗人欧阳修盛赞晋水之美,稻米之佳的诗句。这里的稻米,所指就是晋祠大米。
据史料记载,晋祠水稻早在西汉时期已大面积种植,后来伴随着朝代更迭种植规模日益扩大。
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连蒸数次仍粒粒分明,吃起来清香爽口,素有“七蒸不烂”之说,晋祠大米“米洁白纤长味殊精美”,历史上曾作为“贡品”。 人们因而将其与天津小站大米一起列为华北名产,晋祠也因此有了“北国江南”的美誉,并成为全省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晋祠水稻成为太原农耕文化的品牌、太原农耕历史的荣耀。
1994年难老泉断流了。没有了难老泉水,只能用开挖的深井水或者是汾河中流来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灌溉。结果,失去了独特的“晋祠水”,种出的大米不仅营养价值差,连口感也大不如前,有关部门的抽查显示,晋祠大米的重金属含量、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慢慢地,连当地人也不吃自己种的大米了。
到本世纪初,“晋祠大米”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10年毁了1400多年的历史品牌,恢复用了4年。经农业部门检测,其品质“已恢复至30年前的标准”。
当然,农业部门检测代替不了市场,市场的认可才是关键。首先是价格关,晋祠大米目前的生产成本较高,去年每公斤达到6.2元,而东北大米每公斤2.9元。其次是口感,新晋祠大米能具有过去“软、黏、韧、香、甜”的特色吗?还用待消费者检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