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能否绕过独立监管这道坎儿
10月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8年第109号令,向全社会征集可检测“三聚氰胺”的食品检测机构。通告称:根据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关于充分利用社会检测资源,开展乳品中含“三聚氰胺”检测的决定,国家质检总局已于2008年10月2日在质检总局官方网站上向社会公布了385家经核实的《可检测“三聚氰胺”的食品检测机构名录》。为使乳品企业能够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检测服务,国家质检总局决定,面向社会征集已公布《名录》之外的可检测“三聚氰胺”的食品检测机构信息。(http://www.aqsiq.gov.cn/zwgk/jlgg/zjgg/2008/200810/t20081005_91932.htm)
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对中国人内心的伤害也许是永远无法拂平的。曾几何时,三聚氢氨是否会在人体内导致结石,学界一直不能确定,因为只有当一个人什么都不吃只喝奶粉并持续一段时间时,才会有结果。而这种情况,只有在婴儿身上才会发生,人类怎么会在婴儿身上做这种惨无人道的“实验”呢?虎毒不食子。所以,学者认为,这将永远成为一个悬案。
令人发指的是,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品牌在内的22家中国奶企,长时间、大规模、大范围地在婴儿身上完成了这个“实验”,终于把悬案变成定案。这22家奶企“大无畏”的“实验”精神,如果任其继续发扬光大,就会把中国30年市场改革的成果一扫而光。
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提出一个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监管市场?目前政府对奶企的监管无疑是空前的、强大的、效果明显的。据10月5日质监总局网站消息: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其他乳粉进行了三聚氰胺抽样检测。共抽检到10个省(市、区)生产的31个品牌128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均未检出三聚氰胺。这已是第五次大规模的抽样检测。
但是,这样的监管还不令人放心,因为这还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老办法,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在任何时间内解决所有产品问题的监管办法。
美国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起始的标志是1887年成立了第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州际商业委员会,现在美国的独立监管委员会已达16个。一个监管机构,对应着一部规范该机构的法案。对独立机构的监管权利、监管方式、监管范围,法案都有严格而详细的规定。
独立监管机构同时拥有规章的制定权(立法)、监管权(行政)和裁决权(司法),因此,也被称为“无上级的第四部门”。独立监管机构实行委员会制,委员会一般由五人组成,来自同一党派的委员不能超过三人。
独立监管机构是专业技术性机构,不属于国会、总统、法院的任何一方,只向国会报告工作。总统既不能撤换独立监管机构的委员,也不能对独立监管机构进行改组。
美国独立监管机构虽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阻碍经济发展的负作用,但保护了人们的安全、健康、生命和环境免受日益增大的风险的威胁。
中国30年市场经济改革,最让赞扬派自豪的是,30年走完了国外200年走过的路。走同样的路,也许可以用不同的时间,但路上的里程碑是不是可以绕过,还要打一个问号。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曝露出的最大问题是,市场监管的缺失。所有的监管,包括内部的、外部的、法律的、行业的统统失灵。
究其原因,我们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真正独立的监管机构,没有一个真正独立的有影响的民间团体。中国市场能否绕过独立监管这道坎儿?是把所有的监管重担全放在政府身上,还是分散到独立机构和民间社团中去?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并着手解决的大问题。国家质检总局面向社会征集可检测“三聚氰胺”的食品检测机构信息,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信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