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发展中如何保护

(2008-07-08 18:09:13)
标签:

杂谈

与北京如此理性而有序的城市规划相比,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只算得上是“羊肠小道”(引言)
     北京,发展中如何保护(主)
北京的老样子,还能保存多少,还能保存多久?(副)
   公元605年杨广称帝,这个被后人骂做十恶不赦的昏君,在位期间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好事:举全国之力挖凿大运河。他老子杨坚也很了得,建了中国第一城--长安城。
    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大运河造就了杨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三大世界都市。杨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中点,北京是终点。
    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形成中国城市完美格局的长安城,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北京的城市遗迹,来了解被美国已故城市规划家埃德蒙·N·培根(Edmund N.Bacon村)称为“北京可能是人类在地球上最伟大的单一作品。”的这座城市。 
   北京作为城的历史,说起来是很久远的
  北京城起先叫做“蓟”或“蓟城”。现在我们至少可以肯定它曾是燕国的国都,其址位于现在北京的西北一隅,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的军队所毁。公元70年左右,东汉王朝在今北京西南角,又建了一座新城,叫“燕”,三国时又改名“幽州”。公元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将幽州升格为“南京”,又叫“燕京”,作为他的四大陪都之一。金贞元年(公元1153年),击败了辽国的金人,将燕京定为他们占领的北部中国的政治中心,是为金中都。又过了一百多年,即公元1272年,统一了中国的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将此地作为他庞大帝国的中枢所在,这就是元大都。至此,中国的首都终于由“面东背西”一变而为“坐北朝南”。在此后数百年的漫长岁月里,除短暂的变动外,这个格局基本上没有被打破。
  蓟城、幽州、辽燕京、金中都和元大都,这些辉煌一时的巍峨城阙,早就已经“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 现在人们能够记起说起的,实际上是明清时代的北京城。
    作为建都850年的古老北京,从忽必烈建元大都开始,就以其壮伟瑰丽的形象,令中外专家叹为观止。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之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柯布西埃则赞叹:与北京如此理性而有序的城市规划相比,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只算得上是“羊肠小道”。
    半个世纪前,北京城是世界上惟一一座保存完整的中世纪都城,按照中国最古老的城市建设经典《考工记》规划建设,“全部为一整体设计,对称均齐”,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1924年,瑞典地理学家喜仁龙来到北平,曾不无惊喜地写道:
    从西侧,全部建筑一览无余,使你可以看到永定门最美丽、最完整的形象。宽阔的护城河边,芦苇挺立,垂柳婆娑。城楼和弧形瓮城带有雉堞的墙,突兀高耸,在晴空的映衬下显出黑色的轮廓。城墙和瓮城的轮廓线一直延续到门楼,在雄厚的城墙和城台之上,门楼那如翼的宽大飞檐,似乎使它直插云霄,凌空欲飞。这些建筑在水中的侧影也像实物一样清晰。每当清风从柔软的柳枝中流过时,城楼的飞檐等开始颤动,垛墙就开始晃动并破碎……
    循着通向城头的马道拾阶而上,登上古老的城墙,你就踏上了一个趣味盎然美妙无比的场所……掩映在万绿丛中,黄色屋顶闪闪发光的故宫和庙宇;覆盖蓝色和绿色琉璃瓦的华美住宅;带有前廊的朱红色房屋,半掩于百年古树下的灰色矮小平房;横跨有绮丽牌楼的繁庶的大街;一片片有牧童放羊的开阔地……
   纵观北京城内规模巨大的建筑,无一比得上城墙那样雄伟壮观……当你渐渐熟悉这座大城之后,就会觉得城墙是最动人心魄的古迹,它广大辽阔,沉稳雄劲,有一种高屋建瓴、睥睨四邻的气派。
   喜仁龙文章感动过很多人,其中有一个现在红得发紫的教授学者易中天,当年在他还不太红的时候,读到这段文字,奋发图强,写下《读城记》一书,现在满大街都是他的盗版书。
   德国学者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都不会有。这是对北京最准确的评价。
    对北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今后要变成什么样;而是北京的老样子,还能保存多少,还能保存多久。
第五篇
链接
 谁是真正的国际大都市
   国际上,对于“国际大都市”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1916年,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率先提出“国际化大都市”(Cosmopolitan City)的概念。到了1966年和1986年,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得.霍尔和美国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都对“国际大都市”进行了新的诠释,并率先提出了“国际大都市”的标准。
  目前,国际社会基本认可了国际大都市的内涵或标准主要包括八个方面。
    一,“经济中心”
   一座国际大都市的GDP总量在所在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要有相当大的比重。前述的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其GDP的比重都占其国家的20%以上。
    二,“服务之城”
  全球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服务业在其GDP中所占的比重都在70%以上。在这方面,中国目前做得最好的城市是香港,它的服务业比重已达到了82%,目前,上海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0%左右。
    三,“安居乐业之城”
  首先,国际大都市应当成为“创业之城”,营造名商富贾、近悦远来良好的氛围,营造“双赢”的投资格局。国际大都市还应当是“安居之城”,是一个适合居住和生活的城市。
    四,“移民之城”
    国际大都市需要国际化人才,因此外国人的多少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可量化指标,反映乐这一城市在国际分工中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外国企业、外国留学生、外国专家和外国人才。
   关于国际大都市中外籍人口的比例,国际上存在着5%、8%、15%和20%等四种不同的说法。以最低的5%计算,1000万人口的城市必须拥有50万常住外籍人士。在这一点上,北京、上海、广州目前无一达标。
    五,“创新之城”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往往是高校和科研力量的集聚地,成为全球或地区的创新之源,创造新产品、新技术,引领新科技、新潮流。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
    六,“传媒之城”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大众传媒体系可为是现代城市的神经网络。因此,现代的国际大都市应当成为传媒之城,尽可能地创造国内外由影响地报纸、电视广播节目、文学作品、出版社、学术刊物、视听发行机构、书店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市场。
    七,“文明之都”
    “文明之都”的内涵首先在于市民身体的健康。衡量健康水平最敏感的是婴儿死亡率和人均寿命。“文明之都”的第二层含义表现为市民的道德品质与文化水平。
    八,“组织之城”
    国际大都市往往也是各类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目前,国际组织分布列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巴黎、布鲁塞尔、伦敦、罗马、日内瓦、纽约、华盛顿、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和哥本哈根、小小德瑞士就有近400个国际组织,而没有沙漠的德国争取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秘书处设在波恩,连印度和泰国都各有10多个国际组织机构的总部。
    全球大大小小的国际组织有4万多个,却只有寥寥几个的总部设在中国。
    目前, 依据这八个方面,符合国际大都市条件的城市有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

历史上的世界三大城市,很多是中国的
  时间        第一         第二        第三
前2000年        乌尔        孟菲斯        庇比斯
前1600年        阿瓦利斯        巴比伦        塞塔布尔
前1200年        孟菲斯        卡图沙什        杜尔库里加尔
前1000年        庇比斯        西安        洛阳
前800年        庇比斯        西安        洛阳
前650年        尼尼微        临淄        洛阳
前430年        巴比伦        燕下都        雅典
前200年        长安        巴特那        亚历山大
公元100年          罗马        洛阳        塞流西亚
公元361年        君士坦丁堡        泰西封        巴特那
公元500年        君士坦丁堡        泰西封        洛阳
公元622年         泰西封        长安        君士坦丁堡
公元800年        巴格达        长安        洛阳
公元1000年        科多巴        开封        君士坦丁堡
公元1200年        杭州        斐兹        开罗
公元1350年        杭州        北京        开罗
公元1500年        北京        吡伽耶        开罗
公元1600年        北京        君士坦丁堡        阿格拉
公元1700年        君士坦丁堡        江户        北京
公元1800年        北京        伦敦        广州
公元1850年        伦敦        北京        巴黎
公元1900年        伦敦        纽约        巴黎
公元1950年        纽约        伦敦        东京
公元1975年        东京        纽约        大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