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交车为啥晚上不报站?
(迟国维)
天生记性不好,见数字就晕,比如说,从北京西站到劲松桥东,坐52路公共汽车,到底有多少站,我总也记不住。
怕什么,就来什么。昨晚9点半左右,从太原回到北京,坐上52路,坐着坐着就傻了。两位售票员,一男一女,居然一言不发。这是走到哪里了?看车前字幕屏,飘的都是广告和标语口号,什么薇薇新娘店庆、文明标兵大赛、微笑窗口迎奥运……
难道只微笑不说话?这时有人怯声声问一句:到XX还有几站?一看就是外地人,大气也不敢喘。不过售票员好象听清楚了,我希望他能说出个站名,好帮助我判断一下。谁知他微微一笑,竖起三个指头。我晕!
终于,车里传出了女售票员的声音:“广渠门站到了……”,谢天谢地,我还没做过站。
本来,北京公共汽车报站名是双保险,前有字幕,后有售票员,而且,白天做得都挺好。一到晚上,字幕也懒得飘了,站名也懒得报了。售票员的心情可以理解,干了一天,腰困腿乏,待遇又低,那还有劲报站名。再说,晚上坐车的,都是熟客,天天坐,闭着眼也知道到那里了。
但是,对于公共服务来说,主要任务不是理解服务人员,而是被服务对象。晚上开车固然辛苦,但这是公交公司内部人员调配问题,绝不是不报站名的借口。晚上坐车固然熟客多,但要有一个生人上车,就有权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北京有400万人次的流动量,天天有生人坐车一点不夸张;更何况,还有像我这样天天坐车也记不住站名的笨蛋。
小时候老师教育我,要做到老师在和老师不在一个样;长大了,知道了一个“不欺暗室”的词语;我希望北京公交服务能做到,白天晚上一个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权提出这样的要求,毕竟公共汽车服务花的是我们纳税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