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湖水致癌物”流言只能止于事实真相(迟国维)

(2007-06-07 14:56:32)
“太湖水致癌物”流言只能止于事实真相(迟国维)  “太湖水致癌物”流言只能止于事实真相(迟国维)  
    无锡市民散布太湖水致癌物超标谣言被拘,无锡市有关机构认为,多次监测结果显示,没有发现所谓的致癌物质,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两种说法谁真谁假,现在还不能过早下结论。   
    俗话说,流言止于智者。这是典型的事后诸葛。所谓智者,总是在得到事实真相后,一脸聪明地说,看,我早说过是假的。其实,在没有得到事实真相前,不管传不传谣,大家都是愚者;非要区分,那也是传遥的愚者和不传遥的愚者。
    我们有过太多的“百姓传谣、政府辟谣、事实证明”的经历,从银行涨息、房价上涨到食品不合格、饮用水不卫生,莫不如此。所以,流言只能止于事实真相。
    现在,无锡公安局又发明一种制止流言的方法:拘留,杀一儆百。这是典型的“行政暴力”。
    太湖水到底有没有致癌物?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至少是一个无锡公安局无法准确判断的问题。无锡公安局在无法准确判断的情况下,动用公安权力拘人,有滥用公权之嫌。就算无锡公安局有判断权,一样有滥用公权之嫌,因为按照他们的标准,该拘留的,就不止一位无锡市民。在此之前,有不少专家,在媒体上传过此“谣”。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国内就有相关研究证实,饮水污染与肝癌高发有关。蓝藻(也就是这次无锡水危机事件的罪魁祸首)水华污染可产生藻毒素。“蓝藻产生的毒素可分为肝毒素、神经毒素和其他毒素三类,其中肝毒素由于发现其具有强促癌作用尤为人们关注。”(《福建省部分水源微囊藻毒素污染调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10月第40卷第5期)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2003年7月30日消息,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态环保博士生杨再福说,太湖和淀山湖会经常爆发大量藻类,其中有一种叫铜绿维囊藻,就是湖水遭受严重污染的产物。该藻类含有毒素,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同时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就算是净化成自来水也难以完全消除。
    2004年1月6日《江南时报》报道,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玉娣经过3年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长期直接饮用太湖水的渔民的肝脏酶活性指标要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而这些肝脏有损害的人群与太湖中的毒藻———微囊藻有很大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在对10个地区死亡人数的调查中,也发现了饮用含有微囊藻的太湖水地区的居民,肝癌、肠癌、胃癌、食道癌等肿瘤的死亡人数高于其他地区。
    相信还能找到更多的传“谣”人,发个短讯就拘留,那么这些人早该下大狱了。
    现在看来,无锡公安局是典型的胡作非为,一是没有标准,想抓谁抓谁;二是在标准面前,不能一视同仁。法律成了手中的面团,馒头花卷大饼想捏什么捏什么。
    其实,胡作非为的职能部门比“臭太湖”可怕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