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释  

(2007-06-04 17:17:38)
 钱释
标签: 金钱本色 

                        文/迟国维

http://img64.pp.sohu.com/images/blog/2007/2/26/21/23/11194cf24e9.jpg " />

                       认钱不认人

   认钱不认人,近乎一句骂人的话,谁要遭这么一句呛,等于说连人性都没了。

   所以,多年来,我们认老婆儿子父母亲朋上司关系户......就是不认自己,觉得自私;不认法律,以为无情;不认金钱,视为粪土。认来认去,认出个等级压迫人身依附,封建味极浓。直到今日,没有单位,没有领导,没有关系,我们仍无法生存。

   终于,有人开始抛弃这种“温情美德”,开始认钱了。认钱是对创造财富的一种肯定。在这个世界上,价值标准千差万别,只有一个是公认的,这就是金钱的尺度,金钱面前一律平等。只要找不出违法证据,就得承认财富是劳动所得,有财富的人就有地位有名誉就受人尊重。同样,人们付出劳动,就得有报酬,就要被社会承认。

   “认钱”与“认人”相比绝对是一种进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质的飞跃,如果我们还留恋封建味十足的“认人”的“温情”,那就永远也跳不出“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经济圈。

                      http://img45.pp.sohu.com/images/blog/2007/2/26/21/24/11194d2815b.gif " />

                       钱迷心窍

   在中国,“钱迷心窍”绝对是个贬义词,即使到了今天,“钱”的作用被重新肯定之后,人们仍要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当然后面还要补上一句:没有金钱万万不能。这种“对立统一”的幽默,只有中国人有。

   其实,如果没有2000万个“钱迷心窍”的个体户们,很难有今天繁荣的市场;没有大批“钱迷心窍”的企业家、商界大亨,哪有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

   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最终的实力是通过钱来体现的。市场经济,就是向钱看的经济,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千辛万苦要实现的,就是从商品变为金钱的惊险跳跃,完不成这跳跃,达不到这个目的,就只有失败。

   而真正的成功者,非“钱迷心窍”不可。

   有一句曾流行一时的名言:低头向钱看,抬头向前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这大概是当今对“钱迷心窍”最好的注解。

http://img64.pp.sohu.com/images/blog/2007/2/26/21/25/11194d08313.gif " />

   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无法回避有关金钱的话题。我曾经看到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和钱,离开这两个领域,我就像森林的婴儿一样无助,我从成人以来,就专门研究人和他们的钱”。——约翰.沙维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