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一双“有社会责任的鞋子” 文/迟国维
自2000年国庆节正式启动黄金周制度以来,我国已迎来第二十个黄金周。从7年前的欢欣鼓舞,到如今多角度解读,“集中式”休假的“硬伤”已面临国人的重新审视。大家在肯定黄金周意义的同时,也呼吁文明旅游,希望唤醒游人在旅行中的责任意思。
与其它旅游资源不同,旅游资源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以“迅速扩大旅游业规模,尽可能地换取外汇”为目标。进入21世纪,全球旅游业前景一片光明。但是,传统旅游方式有毁坏旅游资源基础的弊端,也得到广泛承认。今天即使从未出过门的人也会提出置疑: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责任旅游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所谓责任旅游不是一种旅游产品,而是一个框架和一套行动,是在被人诟病的大众旅游和概念不清的生态旅游之间,走出一条理智的道路。责任旅游的基本要点是应该开发精心策化的生态旅游产品。面对这个产品,当地政府、本地居民、投资商、旅游者,如果能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经过深谋远虑,制定合理政策,采用新兴技术,本着对自然负责的原则,就能够把旅游自身带来的负面效应控制到最小,使旅游业健康蓬勃发展,并入各方长远地获得利益。
所以,责任旅游是综合的、动态的、系统的、整体的、是可更新的、有目标的、能操作的,实质上是旅游资源管理问题。发展旅游业既要保证资源的完整,又要保持经济上的可行性,在确保社会和环境目标的框架下,保持旅游业需求和供给的平衡。这意味着制度旅游规划时,不能把规划当成单一或者孤立的步骤,必须综合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关系统一考虑。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强调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生态旅游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是游客学习、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学校。说到底,强调的还是责任二字。
就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而言,旅游本身并不产生问题的原因,缺乏规划和管理,缺乏政策指导和综合发展策略,缺乏整体上对环境负责的意识,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曾经有人问一位旅游大师,出门旅游穿什么鞋最好,大师说,穿一双“有社会责任的鞋子”。这话说得太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