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灯顶十个探头(迟国维)
据12月25日《华夏时报》报道,目前北京东城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有9000多个探头,明年将投入8000万元,在主要大街、街区安装探头,系统建成后将实现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系统“四位一体”。
“四位一体”听起来很全面,但忘了最重要一方:社会成员的参与。一个有效的社会治安网的建立,最终取决于全社会成员的自觉监督的意识。而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能培养和促进这种意识。如对主要街道旁边布局足够的商业点和绿地、公园等公共场所;对夜间的小街小巷多安装几盏灯,使之有足够的亮光等。街道的安全更取决与灯光,因为有了足够光亮,人们就会在街道上行走;如果光亮不够,人们就会离开。所以光亮会引导人们监视街道,多一双眼睛,街道就多一份安全。
北京东城区是老区,在北京市政府公布的旧城内3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东城区占17片,占东城区总面积的36%,保护区内现状居民约6.5万户、18.4万人。老区小街小巷多,这些街巷更需要的是灯泡而不是探头。
灯泡的警示作用,直截了当:光天化日,不许胡来。探头的警示比较暧昧:如果公开探头,探头作用就会大大减少;如果不公开,又象诱人犯罪。
灯泡的预防作用是积极主动的,以防为主;探头的预防作用的被动的,以方便事后侦察为主。
至于灯泡和探头的造价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谁贵谁便宜,一目了然。
哈尔滨1998年曾经实施“两亮”工程,政府为居民区四点六万个单元安装声、光控灯近二十万盏,占应安装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二千二百多条三、四类街道安装路灯七千盏,占应安灯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二。“两亮”工程不仅使冰城街道、楼道亮起来,而且给居民夜晚活动带来了安全。据统计,“两亮”工程实施两个月,哈尔滨市居民区撬盗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三。
实践证明,一盏灯等于一位警察,顶过十个探头。
后一篇:汽车,宝贝还是祸害?(迟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