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早餐工程失败教训值得各地政府吸取(迟国维)
据11月24日《北京商报》报道,“早餐工程”在京城实施已有4年时间,作为“早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早餐车,却由于流动性差、利润低等弊端,处境尴尬,更是无法达到“每50米一个”的原计划标准。
北京早餐工程失败教训值得各地政府吸取。中国市场经济改革近三十年,还属于初级阶段,这个时候,政府的经济职能是有限的,无非是充当一个经济上的“守夜人”的角色,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不是自己去划桨。掌好舵、不划桨的政府,才是明智的政府。
事实证明,政府插手经济,总是要朝着计划、垄断方向走,而计划、垄断恰恰是市场经济的天敌,两着结合,不是政府一败涂地,就是经济萎靡不振。
北京早餐工程,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按照计划经济思维分割市场蛋糕的垄断方案。早餐工程的理由冠冕堂皇:保护人民健康、维护市场秩序,清理小商小贩……最有说服力的是市场分析。北京市商委在4年前的招标会上透露数据:“2/3的市民经常要在外面吃早餐,其中有70%的市民对早餐市场不满意。”而早餐车上的食物价格在2元钱左右。而根据2005年的北京常住人口统计显示,4个城区和4个近郊区的常住人口数量达900万,按每人消费2元、70%的比例计算,现在北京早餐每天拥有千万元以上的市场。
每天拥有千万元以上的市场,多大的蛋糕,手中有刀,岂有不切之理。这恰恰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的一相情愿。谁来保证900万人每天早上只吃政府的早餐?这个关键的大前提,习惯计划的人是从不考虑的,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个大前提是不存在的;但在市场经济时代,非考虑不可。而这一点是政府不想做不会做做不了的事情。
道理很简单,假如政府真能把每个人都计划好,我们就没必要进行市场经济改革了。计划经济的盲点是对不确定性的反应迟钝,市场经济的强项就是对付不确定性。它把千万人的早餐市场,公平地交给每一个争夺者,而把选择权交给每一个吃早餐的人,简单、高效、无成本,这是任何聪明的政府都做不到的。
事实上,北京政府一上马早餐工程,就开始垄断渔利。据报道,加盟“早餐车”需缴纳5000元的保证金和2000元的加盟费。这就是说,销售额每天要达到1000元,而北京早餐摊点的正常收入仅数百元,可想而知,政府“早餐车”怎么能够成功。有消息显示,北京早餐工程启动伊始,5家企业竞标成功。但就在当年,其中一家就退出早餐市场。而其他4家公司最初的经营也都有百万元的亏损。
北京早餐工程真到了一步都走不动的地步,其中教训值得好好研究。政府只要按耐住计划思维的冲动,打消与民争利的念头,推回到“守夜人”的位置,一切都简单。对政府来说,本来就没有建什么早餐工程的义务,只要认真抓好税收、搞好卫生防疫,老百姓自己会解决吃早饭事情的,其实,对老百姓来说,吃早饭,从来就不是个问题。
类似的工程还有好多,象菜蓝子工程、塑料大棚工程、撤摊进市工程等,都要认真反思。
最后抄一段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的一段精彩言论:“政府存在的合法目的,是为人民去做他们所需要做的事,去做人民根本做不到或者以其各自能力不能做好的事;而对于人民自己能够做得很好的事,政府不应当干涉。”
见11月27日<沈阳晚报>12月11日<中国经济周刊>
后一篇:郑人买履并不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