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馆探头:监视小偷还是窥探食客?(迟国维)
“吃了吗”,今后在北京听到这样的问候,要小心了,对方也许是正在抓小偷的警察。据10月25日《京华时报》报道, 即日起,北京市所有3000余家大中型餐馆将全部安装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设备,并逐步与警方电脑监控系统连通。10月24日,市公安局与市商业局会签的《北京市餐饮企业治安保卫规定》正式下发给各相关部门。http://www.jinghua.cn/news/20061025/n101238.shtml
据了解,根据110接报警情况,警方发现各种餐饮场所已成为拎包、扒窃、伤害等案件的高发区域。由于餐馆内来往人员很多,而且多数未安装摄像头,发案后,十分不利于警方收集证据。按照北京警方的逻辑,总有一天,每个人家里也要安装摄像头,因为入秋以来,入室盗窃案明显上升,居民家庭已经成为盗窃案高发区,安装摄像头,有利于警察破案。
城市安全,并不仅仅局限于没有拎包、扒窃、伤害等案件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身处陌生人之中而不感到害怕的环境。城市顾其思义有着许多陌生人,对任何人而言,在大城市中碰到的陌生人比他认识的人要多得多,不仅在公共场所如此,更常见的是在家门口。相邻数年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个城市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人们身处陌生人之间必须能感到人身安全,必须不会潜意识感觉到陌生人的威胁。在北京警方看来,拎包毛贼是对食客的最大威胁;对食客而言,时刻受到公权的监视,才是最大的不安全和不自由,是对人权最大的威胁。你不能大声说笑,不能讲段子,更不敢阔谈国是,至于利用吃饭干点既不违法又说不出口的事,象巴结领导、会女朋友等,想也别想。这样的饭局,有什么意思,反正我是打死也不去有探头的饭店吃饭。
北京警方首先要闹明白的是,公共区域的安全,不是主要靠警察来维持,尽管这是警察的责任。它是由一个互相关联的非正式的网络维持的,由人们自行产生,也由其强制执行。拿饭店来说,预防小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饭店服务员和食客自觉加入抓小偷的行列,可想而知,在熙熙攘攘的饭店,如果有人高喊一声抓小偷,再胆大的小偷也得拔腿就跑。所以在公共场所活动的人群就是最好的治安员。如果公共场所的安全完全依靠警察,那么这些地方就会象丛林一样,危险无处不在,一个连正常的一般文明秩序都无法自行维持的地方,警察再多也不管用。
北京警方第二个要闹明白的是,抓小偷是警察的责任,但是,不能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如果大家都不去饭店,饭店就能从案件高发区变成案件零发区,但这样的安全有意义吗?现在一些政府部门,自己的工作不到位,就让公众做牺牲来配合,这种思维该改一改了。
后一篇:再脏的钱也比权干净(迟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