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还分国内国外?(迟国维)
国庆期间,中央文明办和旅游局终于推出了文明行为公约,这对全国人民是件大好事,讲文明的人看后,将会更加文明,因为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不讲文明的人,有了学习的样本。
但跟近其所有的职能部门出台的条例一样,都有美中不足的毛病。讲文明,懂礼貌,体现大国公民素质,理所应当;我不明白的是,讲文明为什么还分国内国外?难道讲文明还要内外有别?
细看国内公约,不随地吐痰,不喧哗吵闹,不踩踏绿地,不攀爬触摸文物,不损坏公用设施,不对着别人打喷嚏……象个爱唠叨的老太太,叮嘱小孙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其实老太太也知道,根本管不住小孙子;小孙子也装出听话的样子逗老人玩,心里根本不当会事。
到是国外公约有点成人味道,如,注重礼仪,衣着得体,女士优先,排队有序,不越黄线,安静用餐……言简意赅,指导明确。我认为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更合适国内。
所谓文明素质,就是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并把这种意识自觉地变成一种习惯的行为。该做的,如排队有序、不越黄线,到那哪里都该做;不能做的,如:赌博色情,在哪里都不能做。如果文明行为,要分时间地点,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家里一样,家外一样,国内这般,国外那般,那就成摆样子、作秀。
国人不喜约束久矣,在家老婆管着,在单位领导看着,好不容易出趟门,撒开丫子,恨不能把“到此一游”写遍全球,那真是:黄河真黄,长江真长,老子真的来了。国人对自由的认识是:只要逮不着,老子想干啥干啥。潜意识告诉他,天高皇帝远,何不随心所欲,这也是游人素质低的一个原因。
当下提高公民素质的最好办法:对症下药,明明白白告诉游人,随心所欲可以,但紧跟上来的是:不愈距,天网恢恢,逮住就重罚。
现在最缺少的是:距,即法律。必须用法律的形式,反复不断告诉人们,所谓自由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所谓随心所欲是不愈距的前题下,所谓今个真高兴是在不伤害他人的条件下;否则,就没有自由、随心所欲和高兴;非要坚持,就要付出抱恨终身的代价。人只有为不文明行为付沉痛代价。才能培养出文明行为。指望老太太教孙子,要等到猴年马月。
见10月8日新华报业网
前一篇:黄金周
后一篇:要民主制度不要民主作风(迟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