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莫把游人变野兔(迟国维)
人潮汹涌的黄金周终于退潮了,在商家手点钞票翘盼下个黄金周快快来临时,也有人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算的是生态帐。据10月7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过量的吃、住、游和交通造成环境污染。各地在发展生态旅游时,一定要学会自我限制。游客超载,过多地干扰了动植物生存繁衍的环境,造成了土地板结、物种消失和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我国许多公园,包括北京圆明园都出现了这个问题,开发利用方式违反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基本原则。http://www.stardaily.com.cn/view.asp?id=220556
生态系统是指一些生物的组合,这些生物按照它们的组合永久生存的方式,彼此相互作用并与它们的周围环境相互影响。
所谓生态游是指旅游的人与风景区相互依赖永久生存的组合,其实,这是违心之说。没有一个风景区需要依靠人来生存,旅游者除了对风景地经济有所贡献外,对生态只有破坏作用。生态游之称,无非是希望破坏得少一点,或者经济发展了再反脯生态,这又是一相情愿,痴人说梦,事实证明,当一个地方的生态能招来现金时,当地人眼中就只有钞票了。
如果说“古道西风瘦马”式的文人之旅是精神释放的话,那么今天这种把人变成人潮象大坝泄洪的黄金游,只能是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对人体的损伤。当你走在摩肩接踵的人潮里睡着了都不会跌倒时,当导游小姐象军训教官一样早上六点把你赶到购物市场时,你还能感到大自然的呼唤吗?
大自然需要的是平衡,而泄洪般的黄金游,把人变成了疯狂食草破坏自然的野兔。1859年,为了打猎的需要,野兔被从英格兰引进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环境特别适合野兔的生长,于是,野兔的数量迅速增加,繁殖的数目超过了猎人能够捕获的数目,进而,野兔过度啃食草地,破坏了大片草原。
想通过提高游人黄金周的文明举止,实行生态游的目标,比教会野兔文明吃草还难。现在需要的是对黄金周的反省,如,不要人为地把人变成人潮,不要心急地集中在七天赚钱,可以慢慢来,分时分批分地区,提倡带薪休假,鼓励自选假期等等。当然主导思想是,把人当人,不要把人变成兔子。
见10月8日新华报业网
前一篇:好东西 我喜欢
后一篇:讲文明还分国内国外?(迟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