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此“亮剑”无“云龙”  也说打“呼噜”严重不能上军校

(2006-04-24 23:52:36)
从此“亮剑”无“云龙”  也说打“呼噜”严重不能上军校
    喜欢《亮剑》中李云龙的读者,一定记得他打呼噜的故事,他当战士时,睡觉打呼噜,比发动机还响,大伙开始都被吵得睡不着,后来也就习惯了,最后发展到他不打呼噜,大家都睡不着了……
   有一次他半夜回来,全班七八个人都两眼睁得象铃当,他问,弟兄们怎么不睡觉呀?大伙说了,你不打呼噜,我们睡得着吗?
    当然这只是书中几个老朋友酒中笑谈,但至少说明打呼噜在部队一直存在,而且一直没把它当成太大的事。重提此事,因为23日新华社报道,新修订的《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规定:打呼噜太严重不能上军校 。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鼾声影响集体生活,所以新修订《标准》增加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合格”。
    象李云龙这种比发动机还响的“呼噜”,不是太严重,而是相当的严重,上军校肯定没戏。所以我感慨:从此“亮剑”无“云龙”。李云龙在军校的毕业论文是“亮剑”,从此恐怕再无人能写出这种来自实践高于实践振奋人心的军事论文了。
    自古部队招兵要的都是强壮、骁勇之士,很少考虑到“影响集体生活”;而且好象越是威猛之士越爱打呼噜,如张飞之呼噜,若雷鸣电闪,男人的威仪兀现矣。现在文明了,进步了,有文化了,“影响集体生活”不行了。
    但是“打呼噜太严重”是个感性指标,你说李云龙“呼噜”太严重,但是习惯了他“呼噜”的战友,也许认为不严重,而且没他的“呼噜”还睡不着觉。什么叫叫“太严重”实在难把握。从各报起的标题也可以看出。《北京娱乐信报》的大标题是:打呼噜太严重不能上军校,小标题是:呼噜严重不能上军校。可见,编辑认为“太严重”和“严重”,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华夏时报》的标题是:睡觉打呼噜不能上军校,编辑看来,“睡觉打呼噜”和“打呼噜太严重”,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报纸起标题都有这么大的差别,在具体招生时,各位考官的差别就更大了。于是这条规定就容易漏洞百出。
    再说,打呼噜是夜里的事,招兵肯定白天进行,怎么能知道到底打不打呼噜呢?难道要试睡一夜吗?
    所以怎么看,这都是一条难以操作的规定。制定一项规章制度,首先不是考虑从理论上能解决什么,或是它应该解决什么;而是,先研究它的可操纵性,它的负作用,要看操作的难度,要想到有多少空子可钻。只有这两个问题解决到最小,才能考虑它的正作用。否则制定“打呼噜”的规定后,很快我们就不得不再制定一条禁止钻“打呼噜”规定空子的规定。
  见4月25日<羊城晚报><新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