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方经济”是个什么经济?

(2006-04-10 17:01:04)
“地方经济”是个什么经济?
 
    4月10日《人民日报》刊载评论文章称,下发“喝酒文件”看似糊涂,其实背后的小算盘打得“很精”。因为这可以增加税收,可以增加GDP数字,可以实现地方财政的最大化和政绩考核的最优化。  一言以蔽之:发展“地方经济”。
    发展经济被很多人理解成发展地方经济,所以许多地方一致的口号是:采取某某措施,促进地方经济。很少有官员宣称本地的目标是发展百姓经济,客气一点的说法是“促进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市场经济已经进行了20多年,但还是有不少的官员认为,只有地方经济搞好了,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政府应在发展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唱主角,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吃水不忘挖井人。
    带着计划经济的框框,进行市场经济的改革,这恐怕是改革充满艰辛、主要问题难以到位的关键所在。
    其实市场经济是百姓经济,市场经济给政府的定位很明确,一是制定“游戏规则”,二是确保遵守游戏规则人的合法权利,没有什么“地方经济”、“政府经济”一说,是地方官员发明了这计划经济色彩很浓的名词。
    有了这种名词,计划经济那一套的做法,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就有了合法的外衣。所以,许多贪官大都把“调整经济结构”、“确定发展产品”、“很抓发展项目”挂在嘴边上,落在行动中。
    一个地区,常常是书记抓上几个项目,县长抓上几个项目,地方经济就这样“搞上去了”,至于真正该自己干的事,定制度、保护公民权利的事就没人干了。计划经济的一大特点是,朝令夕改,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地方经济与百姓经济,一词之差,表现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思路。
    前者是政府定计划、下目标、找措施、抓管理、见成效,政府从头管到尾。后者是定规则、做保障,不参与经济运作。
    可以说,所谓的发展地方经济的提法,仍是计划经济下的政府行为,可怕的是很多人把它当成了市场经济,更可怕的是,一些“发展地方经济”的官员成了“改革者”、“市场弄潮儿”,一本正经充当着当地经济的计划者,当百姓的父母官。当年提唱的“政府搭台,经济唱戏”,如今不说了,计划色彩太明显了,如今变成了“发展地方经济”,这又有多大的进步呢,改革实在是太难了。
 
见4月11日<羊城外晚报> <东方早报>4月12日<大公报>5期<法制与新闻>4月24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快乐的北京人
后一篇:用人必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