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旧稿 |
大恶不是小恶开脱的借口
|
|
据3月29日《北京晨报》报道,3月28日,一位生物技术和食品安全专家说:“根据权威机构的相关数据,此前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立顿茶产品氟含量甚至低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茶叶产品,可放心饮用。”这一说法让人颇感吃惊。 这种专家的“权威意见”似曾相识。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美国专家对中国苏丹红事件的评估观点:过去含苏丹红成分的肯德基产品不会对顾客的健康造成任何影响;而在此之前,就有专家指出,香烟含毒超过苏丹红百倍。 有些茶叶含氟比立顿茶还高,香烟含毒超过苏丹红百倍,也许都是事实,但这并不能证明立顿茶不含氟和苏丹红不含毒;就像杀人犯的存在并不能证明小偷无罪一样。有人总习惯把大恶与小恶相提并论,好像有了大恶,小恶就善了似的。曾有一位著名主持人出了一本书,好事者从中挑出差错,又出了一本书。这位主持人获悉后勃然大怒:有本事查盗版去,我出书就算有点差错,毕竟还是为人民服务。看,出版有差错的书,也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好事! 从另一个角度看,香烟含毒是公认的事实,吸烟人是在吸尼古丁和缓解神经之间,作出自己的选择。而对于立顿茶含氟、苏丹红含毒,消费者以为是在吃健康,却不知自己正冒着可能中毒的危险。 其实说来说去,并无深奥的道理,都是一些基本常识。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的问题是,面对最简单的常识,我们的专家竟愿意背上不懂常识的“罪名”,在大会上、媒体上振振有词为商家护短,他们哪来的勇气?是什么给了他们这么大的动力? |
作者:迟国维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