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萍
红泥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红泥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数量较多,一般人无法感接受。新壶初用,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朱红,泡茶数日则如朱泥。
徐立云:“黄龙山也产红泥,在黄石的夹层中,虽量很少,但烧成温度与普通紫泥一样,远远高于赵庄红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紫砂红泥),且其表面质感与紫泥完全一样。其工艺性能:可塑性、触变性、干燥、烧成、收缩等也与紫泥大致相同。根据笔者小样试验,也适合用于手工拍打成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曾出现较大造型的红泥茶壶。(根据艺人的经验,赵庄红泥、川埠红泥不适合做大件红泥作品,只能做一些小的类似与水平壶的作品)。黄龙山红泥,烧成温度为1180摄氏度,烧成颜色红色,有颗粒。赵庄红泥,烧成温度为1100摄氏度,烧成颜色红偏黄,细腻。”
黄龙山红泥,烧成后即纯朱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朱泥和红泥是不同的泥料,朱泥原矿没有颗粒,红泥原矿有颗粒。当然现在大部分朱泥另加了砂,以提高成品率。所以徐立文中所提赵庄红泥、川埠红泥应称赵庄朱泥、川埠朱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