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09-08-07 09:39)
标签:

陶缸

均陶

钧陶

砂泥

葛明祥

分类: 个人印象

摄影 /周萍  2009年8月 www.zhouping.cn

 

(2008-09-06 16:33)
标签:

杂谈

分类: 紫砂简史

(2008-07-05 13:09)
标签:

杂谈

分类: 紫砂简史

  

 编辑 /周萍

   笋形水盂, 清乾隆,高:35毫米,宽:180毫米,根印:陈鸣远,南京博物院藏品。

   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名器,胎质细腻,呈土黄色。形若一横卧的竹笋,形态丰满。六片笋壳紧紧相叠,细密的筋脉根根清晰自如,根部笋痣刻划得惟妙惟肖,虫蛀痕迹表露自然,口注功能也合理,真可谓巧夺天工的紫砂珍品。根部钤阳文篆书“陈鸣远”小方印。此器真伪有所争议。据南京博物院曹者祉先生查证,这件水盂藏口档案记载着“1958年上海何天麟赠”。原来是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1895-1934年)赠送给上海何天麟先生父亲的。而今,见署陈鸣远款的笋形水盂计有七件,相比之下,此件更为秀雅精美。一件名作形态的表述,虽属仿生,也有取舍、归纳、

(2007-05-13 14:41)
分类: 紫砂泥料
  
文/周萍
   红泥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红泥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数量较多,一般人无法感接受。新壶初用,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朱红,泡茶数日则如朱泥。

   徐立云:“黄龙山也产红泥,在黄石的夹层中,虽量很少,但烧成温度与普通紫泥一样,远远高于赵庄红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紫砂红泥),且其表面质感与紫泥完全一样。其工艺性能:可塑性、触变性、干燥、烧成、收缩等也与紫泥大致相同。根据笔者小样试验,也适合用于手工拍打成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曾出现较大造型的红泥茶壶。(根据艺人的经

(2006-09-17 18:06)
分类: 紫砂泥料

摄影 文/周萍 2006年9月

分类: 紫砂简史

 

分类: 且吃茶处

图1为王问:煮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王问(1497—1576年),江苏无锡人,明代画家。此画是继王绂《竹炉煮茶图》后的又一以竹炉煮茶为题材的画。煮茶炉是竹炉,四方形,炉外用竹编成。画左边一童展开书画卷,一长者正在聚精会神地欣赏看。描绘了文人煮茶阅卷的情景。

标签:

鱼化龙

宜兴陶瓷博物馆

邵大亨

南京博物院

此壶

分类: 紫砂简史
文/周萍  2006年5月
(2006-03-10 21:13)
标签:

茶壶

茶汤

茶汁

泥料

周萍

分类: 且吃茶处

周萍的作品“隐者壶”,泥料是黄龙山底槽青。

泡养约2个月,已有如玉一般温润的光泽;由于包浆的原因,用手抚摩会有细腻爽滑的感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