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的窗阘门民居--学习笔记

标签:
老房子建筑五路头一窗一崇明学习笔记 |
分类: 崇明记事 |
2024年5月4日晚上看到钱维军先生在“心语作者群”转发了一个“上海崇明”融媒中心拍摄的《五路头一窗一阘-崇明人住过的那些房子》的短视频。让我感到兴趣。以前这种建筑,在家乡的浜镇很普遍。但我撰写回忆录时,叫不上学名,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说黄锦成大宅院临街的那扇墙门,平时只开右边(西边)的那扇门,中间有根活络的能拆卸的门柱,左边的分上下两扇,卸下后,便变成大门!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相关民居的建筑知识较贫乏,故乘机根据视频上的介绍,又查找了相关知识如下:
查找“阘”,是个生僻字,多音字有两个读音本义为楼上小户。读:tà
〈名〉楼上小户。例:关阘(关上楼上小门)门楼上屋阘,门楼上屋。——《广韵》门上横梁门上梁谓之瑁,瑁谓之阘。——《营造法式》阘鞠其民无不斗鸡、走......
什么叫“五路头”房子:1993版《上海县志》解释为:“进深五柱、七柱、九柱,称五路头、七路头、九路头”,看来所谓的几路头也就是指房子屋顶的横梁数量,即桁条数量,有几根桁条就叫几路头。如有五根桁条的房子就叫五路头房子。
桁条(音:héng
tiáo),又名檩条 ,多指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用来挑起椽子、做成屋顶的横木构件,是中式屋宅的主要构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