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土文化一线牵“石角施”“黄锦成”两宅续亲缘

(2023-02-18 08:14:05)
标签:

黄锦成

石角施

黄振超

施柄刚

乡土文化

分类: 崇明记事
  生活遇巧事,乐趣今又生。一巧,乡土文化犹如一根线,让知情者通过阅读乡土文化浮出水面;二巧,浜镇有两宅,西边石角施,东边黄锦成,约百年前有段姻缘;三巧,一个读族谱者遇到了一个写族谱者,黄锦成和石角施都编写族谱,不然怎么有百年前清清楚楚的姻缘问题和清清楚楚回答得?
  巧就巧在,黄振超先生看了相关浜镇黄锦成的乡土文章,便浮出水面,向我发来了一信,解析黄锦成宅名的由来。我看到黄振超的信后,问起黄振超的情况。回答我说,黄振超小时候,叫黄佳,说我应该认识的。我说,黄佳是我小时候的同学,早上上学时经常到他家,约他结伴一起上小学。约三年级时,因他父亲在上海复兴中学当老师,便与母亲搬往上海居住。回答说,你讲 “黄家”,叫黄家兴,他的父亲是在复兴中学教书。
  巧就巧在,施柄刚先生看到黄振超的信后,于2月13日竟向我问起,约百来年前的两宅一段姻缘。说:“我近期才知道,我有一个寄婆(我爷爷的姐姐)就嫁在黄锦成里面,寄公'黄公安',他们生了四个子女都是家字辈,分别叫黄嘉祥、家和、家兴、家贤,不知道您认识布认识,另外,是不是嫁给了黄锦成的后代,也吃不准,反正与黄锦成大宅有点关系。”(注:姑祖母,崇明人称作”寄婆“,如姑祖父,则称“寄公”)。
  下图:问话截图。(注:后来,估计施柄刚先生又翻看了族谱,所以又告诉我说:”昨天说,我黄家寄公寄婆有四个孩子,实际应该是五个,漏了一个叫黄家乐乡土文化一线牵“石角施”“黄锦成”两宅续亲缘“)
乡土文化一线牵“石角施”“黄锦成”两宅续亲缘
  巧就巧在,我刚刚弄清”黄家兴“,又遇到施柄刚先生向我问起的一段石角施和黄锦成两宅的,约百来年前的石角施宅与黄金城宅的一段姻缘中,也出现黄家兴名字,我心中就有了底。
  此时的施柄刚先生,估计他的问题太久远了,便说:“我随便问问,不用麻烦的。”
乡土文化一线牵“石角施”“黄锦成”两宅续亲缘
    巧就巧在,读族谱的施柄刚遇到了写族谱的黄振超,所以才有圆满的回答截图。
乡土文化一线牵“石角施”“黄锦成”两宅续亲缘
  下图:我对施柄刚先生说,正巧问到了黄振超......再晚,估计你的问题就”尘封“了!乡土文化一线牵“石角施”“黄锦成”两宅续亲缘乡土文化一线牵“石角施”“黄锦成”两宅续亲缘乡土文化一线牵“石角施”“黄锦成”两宅续亲缘
乡土文化一线牵“石角施”“黄锦成”两宅续亲缘
  附:
  一、黄锦成与石角施宅
  1、黄锦成大宅院。原先因宅内有个名为“寶善堂”的大厅,故人们称该宅为“黄氏寶善 堂”,简称“寶善堂”。我见过“寶善堂”,但不知其名,后来倒塌了,“寶善堂”彻底与世告 别,只知“黄锦成”宅名。 现在根据我的认知,对黄振超先生的信的内容,作如下梳理: 1.秀才黄锦,经商时商号取名“锦成布庄”和“锦成木行”,后来“黄锦成”演变成宅名了。(摘自黄振超的信)
  2、石角施大宅院。是射角施的俗称,位于浜镇西2里的运粮河边。射角施(射角两个字意指偏方向不方正的角),是施江郎大家族宅第。相传施江郎是施家祖先,早在1878年,欲建五间房子,因东边是条斜民沟,砌成一排五间房屋的东、西自有宅基地不够,与旁人协商兑地不成的情况下,族中有个木匠叫施旭旦,说:“不要紧,反正屋料没有配好,只要将五间屋砌得射角一点就能砌成"。所谓“射角”就是按照斜泯沟的斜向多少角度尺寸,房屋也相应地斜多少。协商决定后,施木匠把所有的椽子全部锯斜,榫头结构也全部斜凿斜配,房屋建造以后,本来应该朝南正方向的一棣房屋,变成为朝东南方向呈射角(斜角)形状。 (摘自《浜镇周边宅名文化拾趣》)
 施炳刚|被遗漏的宗族史料。
  二、石角施宅也有族谱。
看《浜镇大商赵十万》、《浜镇石角施》和《龚秋雅旧居》等短视频随笔 看《浜镇大商赵十万》、《浜镇石角施》和《龚秋雅旧居》等短视频随笔 看《浜镇大商赵十万》、《浜镇石角施》和《龚秋雅旧居》等短视频随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