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沈树玉女士《老蟠龙镇张家酱园的小故事》随笔(续)

标签:
蟠龙镇酱园店浜镇酱园店大同中学张质明沈树玉 |
分类: 崇明记事 |
2022年8月初读了沈树玉女士的采访老人,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后撰写的《传说中的
伏鸡施宅》和《老蟠龙镇张家酱园店小故事》两篇图文并茂的文章,收获不小,便提笔
写学习笔记。因不认识“伏鸡”,便查找”伏鸡“的知识时,又找到了沈革志先生撰写
的《话说崇明的“哺鸡”》一文,两位作者论”鸡“,良好的学术风气非常感人,便撰
写了《文人斗”鸡“趣谈:叫”伏鸡“,还是称”哺鸡“?》的学习笔记。
现在回过头来补写阅读《老蟠龙镇张家酱园店小故事》(沈树玉|老蟠龙镇张家酱园的小故事 (沈树玉|老蟠龙镇张家酱园的小故事
(baidu.com))随笔。该文不但让我增加了不少知识,也勾起了一些难以忘却的回想,一 一道来。
一、沈树玉女士登门采访张家酱园店后人展现了“心语作者群”良好的写作风采。
沈女士女士,因生活在上海,便通过堂哥沈树达先生联系,并于2022年5月23 日,采访了张家酱园店后人张师汉老先生。
下为采访现场的珍贵照片:左一沈树达,左二杨伟荣张师汉小儿子,左三为
84岁的张师汉,左四张师汉大儿子杨小平,最右边杨玉琴。


二、拍摄了珍贵的蟠龙镇张家酱园店钱柜老物件照片。
这种百年老物件,是一个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史上的实物,是“古董”了。一
物胜百言,在一些有实力的村镇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地区,一般建有地方博物馆或
陈列馆,反映本乡本村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因张家创办实业,发展地方经济,
以及创办学校,发展地方文化,是地方的突出贡人物,可能早已被列入收藏的老 物件了!
下图:沈树玉女士拍摄的张师汉老先生与他精心收藏的家传的老物件钱柜。
三、浜镇酱园店原是张家最先创办的店址。
沈树玉文中称:“开始,酱园开在浜镇河东顾大顺,后搬到老蟠龙镇原大同公
社礼堂的位置。”
我以前认为,浜镇酱园店是蟠龙镇张家酱园店的分店,现在知道,他们先选择繁华的浜镇开店,也是经商的常规选择。可以推断,事业发展了,又在老家蟠龙镇开设新店,再发展了,再在其它地方开店,越办越多!
但文中的浜镇的店址:“在浜镇河东顾大顺”,还需进一步验证。
我们这些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浜镇人,与张家二十年代创办酱园店所隔时间不长。我们懂事起,浜镇酱园店一直在浜镇河西大桥口南边的不远的一个好市口。现在就是公交车车站那个地方(见下左图),酱园店前面的蟠龙河上有条石桥,与浜镇东市相连,河东第一家就是刘家糕点店,它的老房子还在,浜镇公路桥东南那栋平房(见下中图和右图)。原先店前有凉棚,凉棚北是浜镇河,河
上有座小石桥,河东河西相通,即照片中穿红上衣女子所在地点。这里还有一座著名的大木桥(万椿桥),“三桥”构成圈,是浜镇较繁华和最有特色的浜镇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