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废弃该死的作文审题“陷阱”

(2008-06-10 10:58:07)
标签:

高考

作文

教育

分类: 语文ABC
 

废弃该死的作文审题“陷阱”

 

□ 余蕾

 

每年高考、中考语文试题一亮相,人们首先关心的便是作文题,于是纷纷估摸着这篇作文如何写,分析题中有何奥妙,有何“陷阱”,命题人是何用心,来年应如何应对。学生视作文为苦差事,而最苦的就是所谓审题。

我们写文章,本没有所谓审题这一环节的,有所想有所悟,便情不自禁地要写下来,哪有自己写作还为自己设一道审题难关的?因为要考试,须统一要求,“遵命”写作,就免不了“审题”,这是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这审题居然成了一种“机关”,一种“学问”,以至于成了一种“审题迷宫”的游戏,会写文章的和不会写文章的写作比拼,很大程度上要看扫除“障碍”,跨越“陷阱”的本事,命题人也不停地在研究如何设置“障碍”,如何挖掘“陷阱”。本人主持中考语文命题工作二十多年,也没少干过这样的尴尬事。学生作文,应该考查的是观察、选材、立意、构思、语言表达,而我们必须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审题上,教学生如何排除审题“障碍”,跳出“陷阱”,于是写“保险文”成了作文备考的普遍要求。写作教学面临如此局面,还能正常么?

可喜的是,2008年全国高考中多数作文题搬掉了审题“障碍”,或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大都没有了“陷阱”,考生不必在审题上多费精力,文章的好坏的判断,就看写作水平的高下,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如湖南的作文题,要求阅读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体会其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作文。如果只出示两句诗,那障碍就大了,命题者不仅解释了诗的意思,而且做了必要的提示,使考生免去审题之苦,可以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湖北的作文“举手投足之间”,虽是命题作文,却提供了一组对立的行为细节,为考生的写作进行了明确的提示,审题已不再是命题者刻意追求的考查指向。顺便说说,材料的最后一句“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来得太突兀,且行文格式也与前几句不一致,考生容易在这里绕弯思考,似嫌障眼。

虽然“不设审题障碍”已经受到命题者的关注,审题训练恐怕还得继续下去,多年形成的命题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如今年全国Ⅱ卷的“海龟和老鹰”,根据一则压缩材料作文,虽然原材料选自小学课文,因压缩的材料缺乏暗示的信息,使考生的写作难以把握原文的主题,此题可能是08年“陷阱”最大的作文题。

考试作文,审题不可少,但审题“障碍”必须扫除,审题“陷阱”必须废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哀悼联一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