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语文教育随笔 |
“疯狂英语”还能疯狂多久
听说“疯狂英语”已经疯狂很久了,但一直没有机会领略到它的疯狂。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走进了这个疯狂的会场,感受了它的疯狂。
讲课前,工作人员塞过来一本宣传小册子,封面赫然写道:“5分钟突破初中英语。”我真为我们的广大英语老师汗颜,这简直就是神话,人家只几分钟就可“突破”,可我们的英语老师辛苦十几年还突破不了,岂不白忙。接下来便是广场音响传出的刺耳的音乐,吼天吼地的呼叫,宛如摇滚歌星演唱会,不停地插科打诨,高度夸张地扭动身体,台上台下一片欢腾;又如旧时江湖艺人摆街头地摊,捶胸跌足,口中念念有词,连珠般地开涮,喊声不断;我甚至感到了传销组织的那种热烈宣誓的“气场”。连鼓掌都有疯狂的规定,双手举过头顶,每分钟拍240次。确实疯狂到了极点。因为“疯狂英语”太火了,所以我极力排除自己的“偏见”,总想琢磨出其中哪怕一丝可供教学借鉴的“亮点”。但除了煽情(不是疯狂之情),似乎再难有所发现了。
学语言,离不开读和说。中国早有抑扬顿挫地吟诵,拿腔拿调地唱读,连贯得体地表达,以姿势助说话等这样的读和说的经验。学语言需要热情,但绝不是疯狂。谁见过道一声“你好”,得将身子扭转几十度的疯狂劲。两个多小时,全场只用英语跟着“喊”了几个并不长的句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嘻哈戏谑中流失。再后来便是卖书……
人家不是还上过电视么?不错。“特异功能”不是还登过大学讲坛,清水代替汽油不也在媒体报道过么?
不是有那么多中小学生趋之若鹜么?也不错。你看宣传单上的广告语,说只要疯狂9个10天,你就会“做梦都在讲英语”,“让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那还能不趋之若鹜?不过我想,果真如此,我们还要那么多英语老师和那么多现代化的英语教学设备干什么?把那些人力财力全用到90天的“喊英语”——喊这个“最滥最简单的语言”(这是“疯狂英语”教员给英语下的定义,据说这是爱国的表现)——去不就得了?
面对疯狂,我要喊:冷静与热情,至少在学英语的主阵地中小学的校园内。果然,两个多小时“疯狂”过去后,英语学习又恢复了一片正常的冷静与热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