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语文ABC |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走向
现代文阅读考查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色,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的阅读要求,强调了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强调了情感的体验评价和语言的揣摩品味。一批充满时代气息、开放灵活、培养能力、拓展视野的选段好题涌现出来。
2006年各地现代文阅读考查有下几个显著特点:
1、选材优美精炼,风格多样
2、设题“开”而有序,“放”而不乱
阅读试题,许多地方能够因地制宜,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精短时文为题,使阅读成了愉悦的交流,考试成了学习的延伸。这样课内课外衔接,课内“举一”,课外“反三”,既考查了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更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获得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为学生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自我的平台。
值得一说的是,一些题的设计,内容上既紧扣“文本”,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能给学生以人文熏陶。几句简短的温馨提示、古墨古香的几幅古画,除了给同学们以人文关怀外,也给同学们带来美的熏陶和文化的感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关注祖国的文化,感受美,感受关爱。
3、题型多种多样,可用四个字概括:
笔者分析了部分省、市的中考试题,觉得不少试题无论是命题形式,还是考查角度,给人有一种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许多试题都体现了人文性,试题的设计,能紧跟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类,使学生在答题时,增长知识,了解社会。
下面几种题型较多地出现在阅读考查中:①仿写,这种题目一般提供示例,要求考生揣摩题意,仿照例句,完成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②鉴赏,《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初中生的阅读要求: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因此,许多省市在命题中,设计了一些令人称道的开放鉴赏题,较好地落实了这一要求。③评论,其实这也是一种鉴赏,但这种题目要求更高,让学生动用自己的积累,针对题目提出看法或疑问,从中来检测考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这类题目不但出现在现代文阅读中,而且还出现在文言文阅读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从各地中考试题看,我们的命题人员正在成为这一思想的促进者和传播者。基础部分大多考查语言积累,阅读部分大多考查语言品味,写作部分大多考查语文运用,这样,既真实反映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又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有的地区,分别从“感知理解”、“分析综合”、“评价赏析”、“迁移运用”等四个层次设题布点。如有的地区“阅读部分”对四个阅读段分别作出速读、略读、精读、品读的不同要求,均体现了一种溯本求源的课程意识,值得由此及彼,深入探究。
语文阅读题的设计语文味更浓,一些格调高雅,启迪人生的文章本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和时效性。有些选文还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地域特点,考察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和理解,语言表述试题成为重中之重,这很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另外设计了比较阅读的题目,这有利于考查学生在比较探究中自主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2006年各地的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既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又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又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运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又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神奇。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