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炒作似应降温
余蕾
一年一度,高考、中考都要被大炒特炒一番,媒体炒,社会炒,学校炒,连饭店、酒馆、商场、书商为做“考”生意也跟着大炒起来。考试钟点房、状元庆功宴、院校旅游线、以及各种助考补品良药、备考秘籍一股脑儿应“考”而生。今年更怪,作家们也不甘寂寞,放下架子,做起了考试题,在报上发表。说不定明年政治家、科学家们也要与考生同甘共苦地来做考卷,来个全民炒考。这是教育的光荣还是教育的负重?
高考、中考被炒得如此火热,有必要么?
炒的结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状元”只差“打马御街”,“孙山”之下羞于出门。于是,两个极端的题材便成了最佳炒点:一面是“状元”十年寒窗的感人事迹,一面是落选学子寻短见的丧心事实。
炒的结果,自然又会增添更多炒的内容,它让你一年四季可以炒个没完没了。备考要炒,资料要炒,命题要炒,阅卷要炒,录取后还要炒。而且炒的角度越来越新,炒的名目越来越奇。我敢预言,极有可能有人正在策划诸如“作家考试下水文”或“优秀教师考试范文”的专辑,伺机上市,你信不信?
炒作“超女”,让人们在娱乐中得以陶醉;炒作足球,让人们在刺激中得以放松。断不会有少男少女因做不了“超女”而离家出走,不会有球迷因中国队不能赢球而投江轻生的。炒考则不同,它可以炒得学生和家长晕头转向,炒得老师和学校狂躁不安,炒得整个教育无所适从。
人们总是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我看,应该叫“考考考,社会的炒料”才对。
高考、中考本是极正常的教育环节,考试结果也是极正常的教学现实,学校需要的是正常的教学秩序,需要的是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关心,而不是火上浇油帮倒忙的炒作。
为了教育,为了学生,考试炒作应该降降温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