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托尔斯泰......刘德华......

(2006-04-13 08:56:44)
分类: 语文教育随笔
托尔斯泰......刘德华......
托尔斯泰......刘德华…...
                           余蕾
 

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开卷)上有这样一道题,要求考生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设想自己在拜谒托尔斯泰墓后会写怎样的留言。有名考生写道:“死了就死了,还留什么言,你又不是刘德华。”阅卷老师都甚感惊讶,自然给不了分。这样的答案虽是极个别,但我想到了偶像崇拜。

这位考生崇拜刘德华没有错,不崇拜托翁也不应该受到指责,你的偶像不是我的偶像,你崇拜的不等于我也必须崇拜。我只是想,崇拜而致使被崇拜者变为偶像,是有个较长的认识过程的。那位写“你又不是刘德华”的同学,肯定从未读过托翁的书,自然不知托尔斯泰是何人,你要他怎么崇拜?但我敢担保他至少能哼唱七八首华仔的歌,说不定还能模仿出华仔在《忘情水》中那粤味京腔的颤音来,并且还知道华仔的身高体重有无脚气是否流虚汗……大小媒体天天都在做这种诱人崇拜的引导。最近有媒体披露,一位崇拜刘德华的姑娘,硬让父母倾家中所有,几次赴港,为的是一睹华仔风采偶像没见着,姑娘却患下了精神疾病……这是另一话题,不说也罢。

我们在为学生崇拜托尔斯泰、鲁迅等文学巨匠方面又做了多少引导呢?我们讲了闰土的麻木,《祝福》的倒叙,“国将不国”中前一个“国”是名词,后一个“国”是动词,就能让学生崇拜鲁迅先生?考了几个“之乎者也”,就能让学生崇拜李白杜甫曹雪芹?我的一位初中语老师是很崇拜鲁迅的,他亲手画了一幅鲁迅的画像贴在黑板上方(那个时代,那是挂领袖像的地方),他津津乐道地讲鲁迅,我们津津有味地听鲁迅,但也只是喜欢而已,因为毕竟读鲁迅太少,难说崇拜,更别提偶像。上了大学,读书多了,初中那位语老师的那些引导这时起了作用,于是我读了鲁迅的全部小说、杂文及日记,为了更多地了解鲁迅,我还读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因为我非中文科班生,所以既无作业的压力,又无考试的威胁,读得极自由极有兴趣)。于是从有兴趣到喜爱到崇拜,还模仿着写起杂文来。至今我还保留了自己精心编辑、书写、装订的一本《鲁迅言论集》。崇拜已到了近于痴迷的程度。

不要只看到时下一些学生竞相崇拜明星偶像,连影视明星的衣食住行,乃至他(她)怕冷还是怕热,吃荤还是吃素,女星的三围有多大,男星用哪只手模牌都了解得一清二楚,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其实他们中不少人也崇拜文人名家的。一段时间不是出现了“二余”(余光中、余秋雨)现象吗?语文课本上少有“二余”的作品,但学生要读,于是就读得不忍舍去。听说中央台的“百家讲坛”就颇受学生的欢迎,这无疑为青少年阅读名家名作,崇拜文学名家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谁都会有自己崇拜的人,语文教学当然要引导学生崇拜文学名家,但如果只读过一篇两篇名家之作,谁都难建立起崇拜的心理。现在新课标推荐了一批文学名家的作品,只要读多了,学生就会如崇拜影视明星般崇拜文学名家的。

崇拜影视明星大都停留在外表风度上,总会昙花一现,每过一天,崇拜就得打一分折扣。就以音乐为例,“冬天里的一把火”一时间烧得何等猛烈,但也只烧了一两年,而被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称为“必须跪着听的乐曲《二泉映月》,却风光了半个多世纪,一曲《茉莉花》还被宋祖英唱到了意大利的金色大厅。

崇拜文学名家,崇拜的是他们的精神、品格、才气,读他们的书愈多愈崇拜得有品位。哪一位明星能与屈公、迅翁、莎翁、托翁竞风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