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特征】

(2008-12-03 11:37:26)
标签:

人力资本

研究生

投资

教育

分类: 【学术文章】

《研究生人力资本研究》-华夏英才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

 

 第二章  研究生人力资本特征

第一节  投资特征

 

对于研究生人力资本的投资,从主体、客体、时间和成本四方面考虑,有以下特征:

一是主体多元化——以个人为载体的研究生人力资本,往往需要多元主体的投资才能够形成和积累。

一般而言,研究生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是个人和国家。人力资本的直接占有者、所有者和收益者,是当然的投资主体。对于全日制统考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而言,个人主体主要付出间接成本——时间和精力。最近几年,在一些高等教育机构陆续开始直接成本分担试点工作,要求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者个人缴纳部分学费。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者而言,可以认为投资者个人承担了较大部分——但不是全部——直接成本。总体上,中国研究生人力资本最大的投资主体,迄今为止仍然是国家。国家主体委托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向公立研究生人力资本生产组织,配置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此外,投资主体还有家庭和组织。全日制统考硕士研究生大学毕业后直接入学深造,大多数人没有收入来源,仍然需要家长支付生活费、学习费和部分学费。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少数研究生投资者,有可能通过个人努力获得足够的资源,不再需要家长承担投资成本。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者,特别是具有政府公务员身份的投资者,经常会得到所在组织或部门的支持,不仅同意占用部分工作时间,而且代为支付全部或部分学习费用,成为投资主体。

二是客体专向性——客体的“四元”构成要素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向专门学术领域和技术区间的既定方向发展。

大学本科层次人力资本,虽然也有专业划分,但仍然属于基础性、通用性范畴。即使有一定的专业性,也只是进行到基本层次。只有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投资的知识和技能才开始向专门领域的方向发展,提升的能力向学习性、自主性地从事研究工作的方面倾斜,明确的态度更加清晰地向专业人员和职业人士的方位演变。

在常规的或正常的人力资源市场下,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者,特别是博士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者,投资的动力主要趋向于从事专门的学术性或技术性研究。但是,在一个扭曲的、非理性的市场中,许多投资者所需求的,已经不是实在的“人力资本”,而是作为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的符号——研究生“文凭”。

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设计中的生产(培养)目标,是为具有一定职业背景的在职人员,提高职业竞争力或转换职业方向,提供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四元要素的增强与优化服务。对于不同的专业,四种要素的选择有不同的角度和内容。

三是历时长期性——投资研究生人力资本需要经历很长的直接时间和间接时间。

就直接的生产时间而言,投资硕士研究生人力资本需要2-3年,投资博士研究生人力资本至少需要3年。除了直接的时间,还有更长的间接的时间。研究生人力资本属于最高层级。要实现最高层次的人力资本投资,还需要经历连续的、长时间的过程——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一共16年。除极少数智力超群者外,绝对多数投资者都要经历16年之后,才可能完成投资过程。

四是成本复合化——投资研究生人力资本的成本具有复合化的结构。

源于主体多元化,导致成本的复合化。首先是个人成本。占有权主体个人,既要付出直接成本,即缴纳给生产主体的“培养”费用和个人为投资人力资本而购置的工具、资料等经济资源,又要付出间接成本——时间、精力等非经济性的代价。其次是国家成本。国家要付出直接成本,提供土地、建筑、设备、人员费等资源。第三是家庭成本。许多投资者需要家庭负担学习、生活费用。最后是组织成本。不少组织为在职人员投资研究生人力资本,提供经济和非经济的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