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谈兵军事 |
分类: 转帖 |
现在再讲讲低端层次,美国为对付伊拉克路边炸弹,请了雷锡恩公司来研制对付遥控器的干扰装备。伊拉克的特点是沙漠多树很少,很远就能看见军用运输车队,伊拉克的抵抗分子是用各种简易遥控器、手机和洗衣机上的定时器来遥控和定时炸弹的。原来美军伤亡的30%是由简易炸弹、路边炸弹造成的,现在布什增兵后,简易炸弹和路边炸弹的杀伤率达到50%。美国先用电子干扰手段破坏简易炸弹的遥控部分;抵抗分子于是改用红外遥控,美国又改用扫频式干扰。在伊拉克的美军用了很多悬挂气球和无人机来实时监控公路和战区,同时又用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提前干扰引爆炸弹,掩护军用运输车队。抵抗分子的策略是:看到美军监视干扰机群到来时,将炸弹上的遥控系统关机以避免被干扰起爆;等监视机群过去后,再去人为接通接收系统,这样就可以炸掉车队。它还可以计算车队到达的间隔时间,用洗衣机上的定时器来定时起爆或定时启动遥控装置。美国习惯于请远离战场的大公司、研究机构和大学来解决战区的实际问题。它宁愿花大价钱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来减少人员的伤亡。美国原来的军车队屡屡被炸,现在改成了V型底盘的军车和装甲车以减轻路边炸弹爆炸冲击波。V型底盘车一订就是几十亿美金。现在伊拉克抵抗分子又改进了地雷战斗部,使高速飞行的金属片能穿透V型底盘车辆。这几万辆车是否又要重新改装?
原来驻伊美军的兵营是在城市的郊区,有些是在沙漠,比较安全。现在布什增兵,彼得雷乌斯将军在巴格达修筑隔离墙,把巴格达的逊尼派和什叶派聚居区隔离开来,这样抵抗分子的炸弹就不好运进运出。美国为对付简易炸弹和路边炸弹,光正式的预算就30亿美元。伊拉克抵抗分子等于用人命和智力来和美国的财政金库进行长期的拉据战。
关于伊拉克战争我再说两句。战争的第一年是抵抗较弱的时候,第二年是抵抗较强的时候。美国从这时实行"耗血"战略,就是和伊拉克抵抗组织比谁耗得起血,伊拉克反美武装攻击美军,自己的损耗也很大,等它的人员物资耗光后自然就不打了。基地组织一开始是不断地往伊拉克补血,后来发现失血最多的环节是攻击美军。美军装备精良,防护很强。这时基地组织就将目标转移到什叶派上,因为什叶派人多,掌握着政权。攻击什叶派等于变相地削弱了美军的力量。大量杀伤什叶派群众的实际效果:一是减少了投票人数,二是造成恐怖,美军就得增加治安成本,什叶派就无暇进行经济建设并行使政府职能。
这样一来,什叶派的萨德尔民兵就报复逊尼派,逊尼派又反报复,无形中达到了基地的目的。当萨德尔民兵过分强大,美国又控制不了时,就想借听美国话的什叶派政府武装力量把萨德尔民兵灭了。但萨德尔号召力很强,背后又有伊朗,一时也灭不了,就形成了极复杂的政治和宗教局面。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什叶派内部不同宗派的矛盾,再加上基地的掺合以及阿拉伯国家的搅和,因为叙利亚等国支持逊尼派,伊朗支持什叶派,所以美国就陷入了泥潭。它的对策先是干扰电子化,然后是汽车装甲化。为减少车队在野外行驶中的伤亡,就要减少车队补给次数,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它集中运输储备了大量物资,足够支撑半年。美军如撤出伊拉克,这些物资很难运走,放弃就是很大的损失。如美军撤至海湾别处,还得在当地重新建立这些储备仓库,国内还得拨预算。美驻伊大使馆就是长远打算的,防护设备非常完善。这些都要大量花钱。
总的讲,美国在目标的高端有它的麻烦,还得养高端的军工企业;在中端又面临着不确定性,连对手的游戏规则都不清楚,为此它已动用官方和民间大量人力财力来研究中国;低端又整天流血。因此它现在的思维只能倒过来,即:不是想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而是现在能做什么。
前一篇:侃侃老美的尴尬(4)
后一篇:侃侃老美的尴尬(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