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文字写得是如此的艰难,因为不知道写过了这句下一句应该是什么,记忆是散乱的,就让这散乱的思绪陪伴着散乱的思想,没有目的地漂游。
好久的一段时间,都没有写一些关于自己的东西,有时候和朋友说话,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表达一种什么。无论是现实的生活还是书本的故事,好象都离开了自己而独立的存在,写那些感觉和自己都很遥远的东西,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意义,可是,有些时候却更多的不愿意以一种倾诉心情的方式去写作,总感觉那样并非是真正的写作,但是在很长的时候却发现,如果真的不去那样,却也很少有自己想要说的事情。表达一种感情也好,一种生活也罢,总之,一切真的都应该是从自己的心里边流淌出来,就像清泉出自林间一样。
过了好久的时间,都未曾去记忆生活中的心灵的片段,有些被时间的流逝轻易的淡忘;有些被心灵的感动深深的埋藏;还有些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已经长大,一个不太恰当的疑问……
当生活着的这个环境中天气的好坏已经不能够怎么左右自己的心情的时候,偶尔的一个晴朗也能够让人心情为之一悦,可是更多的却是面对着漫漫的风沙。又是一个春季,当我们初次来到这里,老师所说过的那句话:这里的春天,会让你对人生产生一种绝望的心情的时间,已经是那样的遥远。或许,真的都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一个地方,一段时间,走走停停,人生才没有止境。
在每一段的路上,都在追寻着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在丢失着自己所曾经拥有的东西,我们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太多曾经所未知的东西,可是我们同样也丢失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我们的青春。青春一去不再,可生活还得继续,聚欢离散,生老病死,病老死生,就是这样的生生不息。
每天都未曾做太多的事情,可是每当夜晚,都感觉又过了一天,对时间有了太多的紧迫感,害怕它突然就过完,而在每个清晨都会突然的惊醒,原来我是在梦里。不知道怎么了,每天都过着这样有几分担心还有几分紧迫的生活,但自己却无法把它改变。四年的时间,曾经想过是那样的遥远,可突然回首发现这四年都快要变成那四年的时候,不知道是否留在记忆中的就只有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如此的爱着摄影,却很少会站在镜头的前面,或许,当以后看到那一年四季四季一年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一个不经意的刹那所按下的那一下快门时留下的那一个个永恒的瞬间。
不想感叹什么,可是四年的荏苒时光过得真的很快,当我们从陌生到认识再到朋友的时候,却要面对离别,离别无疑是一件伤感的事情,可是都要走,没有人愿意停留,曾经这么美好的时光,都将成为记忆,那永恒牵挂着的记忆。
和大四即将毕业的朋友聊天,很珍重的一句话,大三都快完了,心中应该有定位了,可是太多的东西都感到是那样的遥远,这时候我想起珊珊曾经对我说: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在思想和现实中都是来去如风的,你要获得这种资本。可当我真正的去回忆这样一个简单的话语的时候,才发现她的语重心长。
一席春雨,感觉到丝丝的清爽,回想着在雪天,大片的雪花飘落在身上,是那样的温暖,让人心醉,也许是感觉到了,这里的最后一年,所有的东西都将是最后一次,无论什么都感觉是靡足的珍贵,就连那晶莹的雪花也是心灵中一个有恒的记忆。
曾经看过一篇小说,在开场的时候,作者安放了一个相当恐怖的场面,然后再从头讲述故事的发展,其实他的开头并不是一开始就写上去的,而是当把后面的故事都写出来的时候发现,把结局当做开头是一个很有悬念的布局,于是他就把结局放在了故事的最前面,让人一开始就有把故事读完的欲望,可是生活并不能这样,想要完美的结局,开始就必须精彩,这样才能够有很好的发展,一切是一,都如此。
对待生活每天都需要一点点的谨慎。慰慰说:我把和你在一起的每一次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所以我一直都在珍惜。可我对她说:我没有把和你的每一次都那样的珍惜,因为我觉得生活才刚刚开始,没有必要把一开始就当做回忆。可是每当我想起那些早逝的人们,就心生几分怯意,三十七岁的凡·高、席里柯、拉斐尔;三十四岁的徐志摩;三十岁的雪莱;二十八的埃贡·席勒;二十五的海子,一切一切这样流星般的生命,无不让人感叹让人惋惜却又无可奈何。记得曾经的朋友在那校园的杏花树下,和朋友一起聊天,说起凡·高与盖茨谁更幸福,我们都想的天真烂漫,可是现在回想谁又比谁更幸福呢?三十二岁的席勒为三十岁的朋友雪莱送葬,可自己也只过了两年,就撒手人寰。也许一切都是宿命,可是这是那一些在人类的历史上书写着自己的岁月的人们,但当我们回首,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这样,可我们还是得鼓励自己。威廉·庞龙说:在一百个艺术家里面,最终只有一位才能成为真正杰出的艺术家,而其他九十九个就注定平庸。可是我们还是要激励自己说:应该为那百分之一而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遇事不能只是尽力而为,而应全力以赴!可当一个朋友说:什么百分之一而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到头来都只是自己在欺骗自己而已,我们还是凡人。不知道不想做凡人的人真的能否不做凡人,可是好多非凡的人到头都觉得自己是凡人,我们却依旧的为了生命的存在而努力。不平凡的人都在用平凡铸造着自己的不平凡,有了《平凡的世界》,人们觉得路遥不平凡。下乡插队千千万,留下的故事千千万,可是有那么一个单纯的故事却被我们所记住:王二和陈清扬。四月十一日是王小波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李银河(王小波的妻子)说:小波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临近了,今年想和小波的“粉丝”一起去王小波插队过的云南陇川,“去看看王二和陈清扬一起趟过的小河,还有他们两人避难的章风山”。那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是为了伟大的友谊,还是对性的欲望,仰或是真正的爱情?一个让人在里面看到性与情的交错,爱与痛的张扬,就因为那两个重重的巴掌,她深深的爱上了他,一个几乎不需要解释的解释,一句胜过千万句的言词。一起趟过的小河,还有他们两人避难的章风山。多么美好的地方,在曾经让人看不到希望的地方,那里因为有了王小波的到来而被人们记住,因为王小波的死而去重走那一段路,回忆曾经的那一种感触。
人就是这样,在有生的日子里没有感觉到生命流逝的珍惜,可当他已离去,人们都感觉岁月的珍惜。无论怎样,我们的生活还得继续,世界并未因为某一个人的离去而离去,我们在此祭奠他们,可依旧得面对自己的生活。
依旧要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去搜寻这里还未被发现的美丽。春天来了,沙尘暴也来了,应该来的一切都来了,该走的,也已经走了,可当有一天连我们自己也走了,那么我们还要在哪个角落去述说这里曾经的那点点滴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