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6湿地使者,我们在行动……

(2006-09-06 17:28:38)

    这里的天是如此的蔚蓝,这里的阳光是如此的灿烂。群山环绕,碧水长流……(通天河)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原,这里有星星点点的牛羊马群,这里有花鸟鱼虫,这里有湿地沼泽,这里有最美丽的鸟类——(黑颈鹤)。

    这里有世界上最多的嘛呢石,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嘛呢堆,这里有虔诚的老人用手中的刻刀刻下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这里有人类最崇高的信仰。(嘛呢堆)

    这里有最美丽的草原,也有生存在这片草原上祖祖辈辈的人们,他们搭着最简易的帐篷,依旧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曲麻莱牧民家)

    这里有美丽古典的街市,每一座房屋都是如此的精致,各种的图腾文饰,都装饰着藏民族的灵魂,以至于让人感叹,这真的还是在人间……(结古镇)

    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这里曾经是一条美丽清澈的河流,而现在,繁华的城市变成了一座废弃的古城,只留下斑斑旧迹,清澈的河流也只剩下一座宽阔的河床。(废城)

    这里的房屋是如此的破烂,可是这里却映衬着一片蔚蓝的天。这里有最天真的孩子,他们的眼神是那样的让人怜悯,却又那样的坚定。他们在这样的环境,度过他们的童年少年还有未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他们纯真的热情,这种热情,让人感动,我爱长江,我爱三江源。(环教)

    当我们看见这一片片的湿地,当我们听到这一声声的呼唤;当我们了解到,在中国的三江源头,还有这么一些地方的时候,我们义无返顾,开始了踏上这片土地的征程…… 2006湿地使者,我们在行动……

    那天清晨,我们背起那沉重的行囊,踏上了西去的列车。那时,我们无比兴奋,我们已经准备了太久。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和会议,以及在兰州的启动仪式,今天终于可以出发了,每个人的笑容都洋溢着一种甜蜜。

    在兰州到西宁的火车上,我们就开始了活动的第一个项目,活动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我们和火车上的大人,小孩,老人交谈着关于环保,关于生态的种种问题。在这里,我们的角色并不是一个传播着,而是一个虔诚的聆听者,听他们讲述关于自己对环保的种种感触,听他们讲述环保对生命的意义。

    坐在通往玉树的汽车上,大家看到的是四周绵延不断的山脉,前方的路,永远没有尽头。那周围的一幕幕,让我们神往。也许,藏歌是只有在这青藏高原之上,才能品位到它真正的韵味。

    结古镇的清晨是如此的宁谧,一抹清透的阳光,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街道两旁的建筑,有着与内地截然不同的风格,那一个个门庭,上面都画有精致的文饰,那是属于藏族人的文化,那是属于藏族人的信仰。他们手中的转经轮在不停转呀转的,转过了几千年,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轮回……

    尽管我们坐了18个小时的汽车,早晨刚到,可依旧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情,一早就走在了这个尽管陌生但却感觉亲切的城镇——结古镇。史老师带着我们开始了一天全新的历程,清晨的鸟叫声格外的明朗,褐背拟地鸦,戴胜,红嘴山鸦,黑耳鸢,岩鸽……那每一种鸟,共同组成了整个人类的精灵。

    当我们一到这里,就被它迷人的环境所吸引,蔚蓝的天空下,深幽的群山,滚滚的河水,响彻云间,感觉真像是进了天堂,也许,这里本身就是天堂,属于藏族人的天堂。走进人家,那一杯香浓的奶茶,拉开了我们谈话的序幕。这里的小孩天真而活泼,这里的老人淳朴而善良。树林间,小河静静的流淌了上前年。通天河畔,我们专注的做着植物样方,看,她们的那种神情,是多么的美妙,原来科学都是从这样点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相传,这里是嘉那一世建立起来的一座嘛呢堆,因此被称为嘉那嘛呢堆,这里堆积了二十多亿块的嘛呢石,是世界上堆放嘛呢石最多的地方,被记录在了世界吉尼斯记录里。每块嘛呢石上,都刻有“唵、嘛、呢、叭、咪、吽”的六字真言。在它的周围,有一排排的转经筒,我们每一个人走过,都要使它旋转,经筒发出轰隆轰隆的响声,好象人类在向上天祈祷着什么。在这里有许多卖嘛呢石和一直往石头上篆刻着六字真言的老人,当我们去和她交谈时,他们听不懂汉语,我们也没有听懂她所说的话,但是,她们的笑容,让人感觉有几分的可爱,在这可爱的背后,却透着丝丝的悲凉,他们是有信仰的人,但愿她们活的快乐。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真正的湿地,真正的黑土滩。在这里我们发现了那样多的鸟类,斑头雁,红脚鹬,赤麻鸭,大嘴乌鸦,牛背鹭,长嘴百灵,棕颈雪雀,白腰雪雀……而黑颈鹤,则是这里最美的点缀,因为有了它的存在,隆包滩,这样一个偏远的地区,变成了国家自然保护区。在这里,我们还发现了那样多的植被种类,独一味,微孔草,毛茛,苔草,黄帚橐吾,尽管,我们在这里过着最艰苦的日子,但是我们的收获也是最多的,当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心中带着甜蜜的疲惫。

    在曲麻莱的县上,我们分别走访了文化教育局,水务局,畜牧局,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下午,教育局的李姐带我们参观了这里仅有的4所学校,一所中学,两所小学和一个幼儿园

    在这些学校,一排排破旧的平房是他们唯一的教室,当我们看到一栋正在修建的楼房时,校长说:“这是准备建设的实验楼,可是,即使建成了,也只有空房子,没有钱买实验器材。在校长的办公室里,无意间我们发现了桌上的那一部电话,用一个木盒子锁着,校长说:因为交不起电话费,所以学校这唯一的电话也是只能接不能打得。

    在小学,我们看着一个个可爱活泼的孩子,听着他们欢快的歌声,看着他们质朴的眼神,我们的心里都流下了一嘀嘀的泪水,为什么他们三江源头却依旧贫穷。我们的到来是给了他们希望还是希望后更大的失望呢?我们到底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在他们热切的目光中,我们在思考。他们看到我们的到来,是如此的高兴,他们说,你们明年还会不会再来?我们也在问自己,明年会不会再来,可是,我们相信,即使我们明年来不了,还有我们的师弟师妹们,他们会继续我们的路程,继续的走下去。

   当我们第一眼看到废城这些遗迹的时候,大家都有一种莫名的沉默,很可悲的一件事情,八十年代由于色吾河发洪水,曲麻莱县城被迫搬迁,而现在,这条曾经如此疯狂过的色吾河,今天也只留下这斑驳陆离一望无际的河床。我们在这里寻觅老废城失落的文明,来看一看它的伟岸,来闻一闻它昔日繁华的味道。如今的费城和色吾河,已经早已失去它曾经的魅力,就像一对相偎在一起长眠的恋人,静静的,无声无息。

    在通天河,在曲麻莱,在废城,在结古镇,我们走进过无数多牧民的家,他们,有富人,也有穷人。而在那些贫穷人家的帐篷里,我们停留了更多的脚步。我们拉着他们的手,询问他们生活的艰辛。我们希望把我们所见到的,告诉全中国的人们,让他们知道,在中国的土地上,还有这样的一些地方,和这样一些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们,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海拔4500左右的高原上,镇守着这片故土,永远都未曾放弃。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强者。他们的精神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我们送给他们的只是那样少的药物,和几句温馨的话。这真的是太少了,如果还有机会,我们应该真正的去那里,体验那种属于他们的生活。

    广场宣传,是通过以海报和我们自己做的展版的形势,向市民解说近年来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如何从自我做起,来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那一个个专注的眼神,那一个个巡回的身影,那一句句写在我们精心剪下的动物卡片上的话语,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大家都来保护我们的三江源,保护我们的湿地,那么,那污染的河流依旧会变得清澈,枯黄的草原依旧会长出嫩绿的青草。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

    环教是我们整个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计划,让我们把那些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全都告诉孩子,让他们从小就有一种保护环境的意识。看,他们入神的表情,让我们自己更加的自信。告诉他们,同样也是告诉我们自己,环保,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射线。在他们对三江源的呼唤中,我们来到了这里,又离开了这里,他们呼唤我们还能够回来再看他们,他们留恋的拉住我们的手,这一刻,我们的心中流下了泪水,可我们依旧微笑着说:我们还会回来……

    半个多月的考察,让我们深深记住了这个地方。如今,我们回到了兰州,关于玉树的这份记忆,我们适合保存在心中,并用一生的时间慢慢品味。

    湿地使者,一个神圣的称号,仿佛我们的信念,一直指引着我们的方向。

    湿地使者,告诉我们,作为大学生,要去学习,去实践,去行动,去体味。

    湿地使者,一个美丽的名字,是它,带我们走进了三江源,是它,让我们认识了湿地这个美好的地方,是它,让我们更加理解环保的意义。

                                             高 博 2006.8.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