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完了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真的是一部很甜蜜却也充满着智慧的书籍,告诉珊珊的时候,她说已经读过四遍了。
之后已经又准备了一本还是他的书《橙色女孩》,这是我昨天晚上看完的,感觉是对《苏菲的世界》的一种间接的延续。珊珊说既然读过了《苏菲的世界》,就应该再读一下《哲学家的咖啡管》,也是一本充满哲学与智慧的书,只是和《苏菲的世界》不同的是,它里面的哲学家都是虚构的,而《苏菲的世界》里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过的。《苏菲的世界》从伊甸园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讲到了我们这一代,直到那轰然一响——原来我们也只是星尘。原来,哲学要告诉我们的,不只是那些感性的认为很深奥的理论,其实它更清楚的告诉人们,我们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可是在哲学,这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我们是什么,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那么我们到底是什么呢?
从一个最原始的文明,古希腊文明,到现代的人类宇宙的奥妙,之间跨越了无数个年轮。了解哲学,了解科学,才会让人变的更加明智,更加聪慧,活的更加清醒,至少知道我们生活在哪里,我们在做什么,知道宇宙的年龄已有150亿年,而如果把宇宙的年龄比做一天,原来地球也只是一个下午,恐龙也只存在了几分钟,而人类只有两秒。在此,我们会发现人类的渺小,但也正是由这一个个渺小的生命推动着整个世界的发展,偶尔的一颗聪明的大脑,发现了地球的引力,发现了宇宙中的恒星行星,发现了能量光速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原来人也是如此的聪明,也许就在不远的一天,人类就能够真正的解开宇宙这个神秘之迷。
乔斯坦·贾德,一个聪慧的作家,更是一个睿智的哲人。他的小说中没有太多的人物,但却运用最智慧的语言表达人类的本性,关于人是什么的问题,以及人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上。
在读《橙色女孩》之前,珊珊说,这是一本温暖的书,让你感觉像是在明媚的阳光下,双手捧着一杯浓浓的咖啡,仰望窗外的天空。让·奥拉夫真的是一位好爸爸,在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要告诉自己未来长大了的孩子,一个关于等待与选择的问题。
如果你会选择,来在这世上过这短暂的一生,然后又撒开两手,放弃一切,一去不返?或者说,你会彬彬有礼地拒绝游戏,拒绝冒险?
这就是规矩——如果你选择了生,你也就选择了死。这是一个给所有人提出的问题,不单单只是让·奥拉夫给自己的儿子乔治一个人的。每个人都应该认真的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然后慎重的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其实你能够知道有这样一个问题,已经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对于哲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就如同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说的那样:生命就是一次大型的搏彩,只有那些中奖的彩票才是可见的。而你,正在阅读本书的你,就是那样一张中奖的彩票!
尽管人生只有一瞬,但我们依旧无悔的来了,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里,我们用那一个哈勃望远镜,来探索宇宙的奥妙,来追寻我们童年的记忆。
那个美丽的橙色女孩,那个伟大的父亲,还有那个幸福的十四岁的乔治。珊珊说:你以后也要做一个像让·奥拉夫一样的好爸爸。我想,每一个男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爸爸,就像让·奥拉夫一样的好爸爸;每一个女人也希望自己像橙色女孩一样,曾经拥有那样幸福的爱,也许她到死都还记得那首儿歌:这里有没有小男子汉,他喜欢和小女人们一起玩?要是有啊,就一起到我们小小的梦中乐园……乔治也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无意识的就喜欢上了哈勃望远镜,而且也知道了哈勃望远镜和橙色女孩到底有什么关系。是的,明天他就敢和和他在一起的那个拉小提琴的女孩说话了。原来,就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对整个神秘宇宙的探索的兴趣。
现在,当我也同样在听着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相信我也懂得了思考,懂得了等待,懂得了选择。就让我们共同去体味,为什么弗朗茨·李斯特要把《月光奏鸣曲》的第二乐章叫做“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朵鲜花”吧,相信大家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