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款消费:难度大也必需向全民公开!

(2008-11-17 09:41:00)
标签:

公款

消费

难度大

必需

全民

公开

杂谈

沈阳市民要求政府公开招待费 官员称难度极大
 
 2008年11月17日04:48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何勇 

http://img1.qq.com/news/pics/14008/14008472.jpg

本报沈阳11月16日电 (记者何勇)近日,辽宁沈阳市民温洪祥向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和市政务公开办等部门递交了一份《沈阳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要求沈阳市政府各个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公开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单位事业性经营收入等财务账目,以及政府各部门年度财务审计结果。

 

申请人:赞助款、招待费等均需公开

工资、福利、财政拨入资金、下级单位上缴资金、其他单位赞助款、办公费、招待费……这份《沈阳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中,温洪祥共列举了沈阳市60个政府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应公开的21个项目的财务账目。如果这个申请被准许,就意味着,这60个政府部门的花销,将全部向社会公开。

温洪祥的职业是律师。他说,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于纳税人,“作为一名公民和纳税人,有权利知道每一笔钱是如何花掉的”。这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赋予公民的权利。这既是行使公民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也是对政府工作的一种社会监督。

政务公开办:

没有先例,结果不容乐观

沈阳市政务公开办相关负责人说,政务公开办已接受了温洪祥的申请。从目前审定的情况看,该申请符合《条例》规定,政务公开部门将按程序把申请表发送至涉及到的60个政府部门,目前已在做这个工作;同时协调财政局、审计局,积极做好财务公开工作。

“财政局、审计局也接受了我的申请,但尚未答复,也没有表态。”温洪祥说。

按照《条例》,“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也就是说,一个月内,3个部门将给予温洪祥答复。

“由于国内还没有先例,政府部门财务信息又极其敏感,难度极大,这个公开可能不会一蹴而就,结果可能不会太乐观。”沈阳市政务公开办相关负责人分析。

市民:

公开不能“避重就轻”

温洪祥说,《政府信息条例》规定,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信息,就应该公开,财务状况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审计法》也明确规定,审计结果可以向社会公布。

“由于历史等很多原因,有些部门并没有履行公开的义务。”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一位教授分析,“财务信息的不透明,才使得暗箱操作行为有机可乘。而公开这类信息对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密切政府各部门和群众关系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在政务公开上,沈阳已将政府部门需要公开的内容标准化;在平台建设上,利用便捷且知名度高的“114”,将全市各部门、各企业窗口服务电话4500多部连结,市民只需拨“114”,就可以查询各种政府信息。同时,还利用“政务公开网”平台,对政府部门政务公开工作公开评议打分,得分也进行了公开。

但是,很多市民反映,在政务公开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需要公开的内容,仍然不明确,不具体。在人、财、物等问题上,公开程度还不够。部分部门因为维护个人或地方利益等种种目的,以“保密”为借口,对群众真正关注的政务活动隐而不报,导致政务公开避重就轻。其次,监督的力度要加大,对不公开、假公开,应有相应的处罚。

 

 

 

公款消费:有必要向全民公开!

 

[ 原创 ] [2006-08-04 | 李宏志 ]

 

此日记TrackBack地址: http://localhost/blog/trackback.do?wlog_id=1154653748222479


 

      面对有人指责公款消费达到9000亿元时,财政部预算司负责人却辩驳说公款消费只略高于1200亿元,远没有达到9000亿元的水平。不承认公款消费9000亿,那1200亿又是怎么花的?
      

       是9000亿还是1200亿,且先不去追究它,就按该负责人的说法吧,1200亿(其实远不是这个数,他知道,我们也都明白),这是个小数吗?这1200亿都干什么花了?是都用在了“正道”上了吗?就算都花在了“正道”上,那么都花在了哪些“正道”上了呢?我们不知道,也永远不可能知道。政府没有义务向你百姓汇报这个东西。那个财政部预算司负责人应该知道的吧,可是他不能也不会说的。问急了,来个无可奉告,搞不好说你想窃取“国家机密”也未曾可知。

  事实上,民众关心公款消费问题,关键是关注这里面有无腐败问题。然而,公款消费本身就是一个敏感而又糊涂的一件事情。全国这么大的一个摊子,要从乡镇级、县处级、地厅级、省部级,一直到中央各大机关,等等,还有相当相当多的事业单位,这里还没有包括国有企业,这样一层一层地算出公款消费了多少元,李博客觉得这个数根本就算不准确的。不是不能算,不好算,是没人愿意配合你算清楚的。还别不服气,较起真来,看哪个部门能够算得清本部门公款消费的账目?可能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能如实地报这方面的帐,这里有是学问,有文章的。所以,这帐是笔糊涂帐,也就难算得清楚。

    严格点说,我国公款消费说起来有点不伦不类,常常以“工作需要”为美丽借口,打着工作的旗号做工作。工作当然也包括吃喝拉撒睡的消费,住和行更是占了大头。尤其是涉及到了吃喝,在我们这个吃也是“文化”的国度,五光十色的名堂,名目繁多的勾当,广而皇之地摆上了桌面。可吃可不吃的吃了,可喝可不喝的喝了,可吃好可吃差的吃好的,可喝名贵可喝一般的喝名贵的。一句话,吃喝简直就是个无底洞,李博客敢打睹,全国多么有钱的私营业主在吃喝方面,都不敢和我们的有些“公仆”斗富。而“住”与“行”当然也是攀比成风的。高档办公场所,豪华香车是一定要有的。现在,我们有的“公仆”只讲享受,不考虑价钱,条件好要享受,条件不好创造条件也要享受,焦裕禄一样的干部在他们眼中早成了“老土”,能花钱,甚至挥金如土的领导被认为是有能力,有魄力。

    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公款消费处在“灰色地带”,有正当渠道的,就有不正当渠道的,有预算内的、就有预算外的、有出自下属单位的、就有为上属单位出的,有出自小金库的,就有千方百计设小金库的,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不一而论,你让国家财政部说清楚公款消费情况,这不是难为死人家吗?没办法,只能咬着牙把所谓的“9000亿公款消费”挤干“水份”,再狠劲的甩掉一些“不实”统计,于是,一年消费了1200亿元人民币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无论公款消费是9000亿也好,还是1200亿也罢,消耗的都是社会所创造出来的财富,都是老百姓们的滴滴血汗换来的。公款既然姓“公”,我们每个公民就有权知道这公款到底是怎么花掉的,这个要求应该是不过分的,从政务公开的角度讲,老百姓也应该知道,何况人民还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