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各级党政机关公车永远停驶杂谈 |
众所周知,公车采购历来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极大,从以下一组数据可以看出,2003年,政府公务用车采购金额为350亿元,2004年为500亿元,2005年为600亿元,2006年达到700亿元,2007年的公务用车采购金额突破800亿元!
这还只是说买车的钱,养车呢?
关于公车方面的批评和建议实在太多了,这不,从网上随便就来一些,大家自己看吧。有劲儿么?没劲儿。真的没劲儿吗?当然了,老李如果在这方面再死心眼子花功夫写什么,那就实在是笨到家了,查一些资料加以综合一下吧。
公车消费最早始于85年。1984年以前,国家对公车控制较严。按照当时规定,只有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才有资格配备专车,县团级以下的官员只能使用吉普车和自行车。 1984年,这项规定被取消,公车消费犹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1985年,全国进口的轿、面包车达20万辆,耗资近20亿美元,超过了前30年的总和。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利润空间,不仅使各地争相上马轿车项目,汽车走私活动也因此与日俱增。
80年代和90年代,公车在我国轿车中曾占到90%以上的比例。对于大部分中高档轿车来讲,公车消费的比例竟高达90%以上。以“奥迪”为例。1988年,奥迪授权中国一汽生产奥迪100,当时一汽组装了499辆奥迪100,结果全部被政府部门抢购一空,自此,奥迪100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官车。
公车几乎垄断了国内的汽车消费市场,以1993年为例,当年全国生产轿车22.5万辆,加上进口的18.1万辆,共40.6万辆。其中竟有98%为公款购买!国家一只手投资造轿车,一只手掏钱把轿车几乎全部买下,随着“公车”数量的激增、档次的攀升,财政日益不堪重负。而一旦对公车消费进行限制,轿车市场就立即萎缩。
公款的大力支撑,催生了中国的汽车暴利时代,汽车市场也开始了虚假的繁荣。公款购车造成了汽车价格的极度扭曲,加剧了产业规模和分布的散乱局面。而中高档车市场,所呈现出的更是一种畸形的发展状况。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均收入排名世界上100多位的国家,拥有的高级轿车的数量却是全球最大的国家之一,岂不怪哉!
“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 截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数字,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 在职务消费中,车辆消费占单位行政经费的90%左右,占到全部国家财政支出的38%。去年,一汽集团研制的科技含量很高的8款新车中,有5款属于公务车。 公车每万里使用成本高出社会车辆5至10倍。公务车使用中,公用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公车不“公”日益严重。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北京、上海等7城市普通居民的电话调查显示:95%以上的公众赞成进行公车改革。关于用什么方式使用公务车,64.3%的公众选择了公车租用,27.5%的公众选择岗位补贴。
北京各级党政机关50%公车今起停驶
2008-06-23 05:06:49来源:京华时报
据新华社电昨天,北京市政府发布“致首都市民的一封信”,倡导并恳请市民积极选择“绿色出行”方式,践行“绿色奥运”承诺。北京市政府还决定,从今天起至7月19日期间,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全天停驶机动车总数的50%。
之前,市政府发布的限行措施规定,7月1日至7月19日,驻京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市行政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全天停驶机动车30%。7月20日至9月20日,实行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公车停驶70%。此次将公车开始停驶日期定为6月23日,是“为积极响应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汽车节油工作的部署”。
为实行赛事交通和城市交通的和谐运转,公开信恳请市民能够做到: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认真遵守临时交通管理措施;自觉做到文明出行,遵守交通秩序。
赛时,北京还将为奥运会持证人员和持当日门票的观众提供免费公共交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