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和防止人为夸大灾情的弄虚作假行为!
南方雪灾造成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7个省(区、市、兵团)不同程度受灾,截至1月29日18时,此次灾害过程已经因灾死亡38人(因房屋倒塌、滑倒和溺水等原因),紧急转移安置161.7万人。此外,本次灾害过程还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1.01亿亩;倒塌房屋14.9万间,损坏房屋60.2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26.7亿元。
而几天前报道雪灾时,受灾直接经济损失才220亿元。几日之间,一下子多出了一百多个亿!这里有陆续统一汇总口径原因,其中,也不排除一此地方为了自己的局部利益而多报灾情损失。
目前,救灾作为现阶我国的主要工作之一,任务十分繁重。各地都在高度重视灾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统计上报工作,并客观反映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各级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然而,根据以往上报灾情数据时的经验,差不多每次灾情后,都有个别地方和部门故意弄虚作假夸大灾情,或数据不统一,出现多表多数据上报现象。
近几年来,随着各项统计和报告制度的基本完善,灾情报告的人为有意误报现象越来越少。以往,各级地方政府在报告灾难时,人为有意误报通常分为两种情况:对于天灾,比较喜欢夸大灾害的程度,以获得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援。例如地震、火灾、雪灾、洪灾发生以后,为了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常见的是将灾难夸大向国家要钱。对于人祸,则喜欢减少灾害,以推卸某些领导应该承担的责任。
此外,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对救灾拔款实行统一管理,人为地造成不同的部门各自掌管一块资金,分别用于不同的用途,也给夸大灾情要国家救助款提供了可能。比如,一个地方发生一起灾情,救灾的资金需要分头申请,按“条条”下拨,不仅人为割裂了灾害管理的整体性,而且部门各自为战,难成合力,同时,刺激了某些地方和部门从夸大灾情中得到好处的欲望。
而且,在当前不科学的灾害管理体制下,地方申请灾害补助都是分项上报。比如,面对一场洪灾,交通部门说水毁公路有多少,卫生部门说医院被水毁了多少,教育部门说校舍被水毁了多少,民政部门说农房被水毁了多少,农业部门说庄稼被水毁了多少。各部门各说各的困难,让财政部门与各部门共同核实灾情,决定拨多少款。这样的数据能达到科学与准确吗?每个部门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向当地政府上报灾情,申请资金,下发救灾钱物,相互间没有有效沟通,很难协调配合,救灾资源浪费在所难免,监督使用更谈不上,甚至时有挪用和贪污事件的发生。正是由于灾害管理部门分割,灾情大小很难核实,救灾投入没有准确的数据,使得救灾成为部门争取财政预算资金的一个借口,于是,借灾情而夸大事实,成了各地要钱堂而皇之的做法。
因而,现有条块分据的防灾救灾管理机构应该进行整合,组建集中统一的安全减灾应急机构,改变目前部门分割的灾害管理体制,整合现有的赈灾资金投入。同时,重新厘定中央和地方关系,构建赈灾救济的公共财政体制,在此基础上,完善救灾各环节的投入标准、操作规程和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杜绝人为夸大灾情的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加载中,请稍候......